狐死首丘

[ 成語故事 ]

屈原是戰國時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因遭人忌妒讒害,得不到楚王的信任,並被放逐。他在被放逐後的困苦生活中,寫下了許多熱情的、反映人民願望和現實矛盾的、表現了堅強鬥志的詩篇,如《離騷》、《九歌》、《九章》等。

《九章》中有一首題為《哀郢》的詩,最末兩句是;“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鳥兒飛出去以後,仍然要回到它生長和棲息的老家;狐狸死在洞外的時候,它的頭還要遙對著它所住的山丘。這是形容離國離家的人對祖國和家鄉懷念不忘的心情。《淮南子·說林訓》說:“鳥飛返鄉,兔走舊窟,狐死首丘。”都是同樣的意思。也有人說作“越鳥南棲,狐死首丘”。越,指南方。南方的鳥飛到了北方,棲息時,也要棲息在向南的樹枝上,叫做“越鳥南棲”。古詩:“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也是比喻不忘故鄉的意思。(胡,指北方。)

“狐死首丘”這句話,很早就有了。《札記·檀弓》就有說:“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原注:“所以正首而向丘者,丘是狐窟穴根本之處,雖狼狽而死,竟猶向此丘。”因此,人死外地,運葬故鄉,就叫做“歸正首丘”。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猢猻入布袋
下一篇: 呼盧喝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