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一種擲骰子的賭博遊戲,叫做“摴蒲”,或作“樗蒲”。具體的玩法,現已失傳。唐朝李肇所撰的《國史補》說,“摴蒲法,三分其子三百六十,限以二關,人執六馬,其骰五枚。”這五枚骰子,“上黑下白,黑者刻二為犢,白者刻二為雉。”擲的時候,“全黑者為‘盧’,其彩為二六;二雉三黑為‘雉’,其彩為二四;二犢三白為‘犢’,其彩十;全白為‘白’,其彩八。”這四種,都是“貴彩”,還有六種叫做“雜彩”。“貴彩得連擲打馬過關。餘彩則否。”
上述四種“貴彩”中,“盧”最大,“雉”次之,“犢”第三,“白”第四。所以,擲骰子的人往往一邊擲,一邊喝叫“盧!盧!”或“雉!雉!”因此有後人形容賭博或賭場裡亂嚷嚷的情況時,常用“呼盧喝雉”。例如,宋朝陸游詩:“呼盧喝雉連暮夜。”明朝瞿佑詩:“卻憶咸陽客舍裡,呼盧喝雉花燭底。”
不過,古書中所載摴蒲彩名的說法並不一致。例如,明朝彭大翼所撰的《山堂肆考》說:“古者烏曹氏作博,以五木為子,有梟、盧、雉、犢、塞為勝負之彩。博頭有刻梟形者為最勝,盧次之,雉、犢又次之,塞為下。”在這樣的情況下,就不是“盧”、“雉”,而是“梟、盧”。唐朝元稹的詩:“心情且強擲梟盧”。杜甫詩:“袒跣不肯成梟盧。”因此,“呼盧喝雉”這句成語,似乎也可以說作“呼梟喝盧”。
然而,沒有“呼梟喝盧”這句成語。原來“呼梟喝盧”已變作“呼么喝六”了。因為么、梟同音,六盧音也相近。
可是“呼么喝六”這句成語,我們已很少用來形容賭博,一般都用它來形容盛氣凌人、高聲呵喝的粗暴態度。
至於“摴蒲”一語,現在偶爾還有人用它,把它作為包括擲骰子在內的一切賭博的通稱,例如稱賭博為“摴蒲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