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厲王是西周的一個暴君,獨斷專橫,殘酷無道。人民反對他,輿論指責他,“上卿”召穆公也勸諫他。可是,他一概不理,並且還從衛國聘來了一個專會裝神弄鬼的巫師,替他用“神術”作偵察,只要發現有誰在背後批評他,就立刻處死。
周厲王採取了這樣壓制輿論的措施,果然沒有人敢說半句表示不滿的話了,正如《國語》所載:“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路上相遇,只用眼睛示意,連打一聲招呼都不敢。)周厲王很得意,對召穆公說:“你瞧,現在多太平,誰也不說我的壞話了吧!”
召穆公說:“可惜,這不是真正的太平。‘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堵塞人民的嘴巴,比堵塞大河還要危險呢!大河是堵不住的,一堵塞,河水就要氾濫,造成水災,釀成大禍。所以治河必須用疏導的方法,使水流暢通。替人民辦事,也是如此。必須開放言論,讓他們自由發表意見。壓制是壓制不了的。”
周厲王還是不聽。於是,不出三年,終於激起民變。這個暴君被轟下臺,趕出國都,流放至晉國的彘地去了。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這句成語卻流傳了下來。“道路以目”,也成了一句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