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地

[ 成語故事 ]

“方寸”,是心的別名。古人說:“心之地位,方寸而已”。宋朝羅大經的《鶴林玉露》說:“俗語云:‘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指心而言也。”唐朝白居易的《贈元稹詩》道:“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三國志》有一段關於徐庶的記載,也有“方寸”一語。

徐庶,字元直,三國時潁川人,有才能,善謀略,曾經當過劉備的軍師。當時,曹操也很賞識徐庶,想讓徐庶脫離劉備,投到他那邊去,為他出謀劃策。他便用計把徐庶的母親騙到許昌軟禁起來,然後模仿徐母的筆跡,冒名寫信給徐庶,叫徐庶快快到許昌去。徐庶是很孝順母親的,接到了信,以為真是母親的親筆,急著要走。便對劉備說:

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所謂“方寸之地”就是心;“方寸已亂”,就是心裡亂了。後來,又由此產生了“方寸已亂”、“方寸大亂”、“方寸不亂”等成語。

不過,要說到“方寸之地”的較早出處,恐怕要算《列子·仲尼》篇中的一段。它說:有個醫師,名叫文摯,他的醫術十分高明。有一次,龍叔對文摯說:“我病了,你是名醫,不知能否治得了?……”

文摯乃命龍叔背明而立,文摯自後嚮明而望之,既而曰:“嘻,我見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虛矣。”

這段記載,不知是否可靠,文摯的眼睛竟能象X光一樣可以直接透視病人的心臟。但是,這段記載卻為我們提供了“方寸之地”這句成語的一個較早的來源。

此外,古人還有以“寸心”一語來形容自己的一顆心的,如南北朝梁人何遜的《夜夢故人》詩:“相思不可寄,直在寸心中”。後來,“寸心”又變成一點小小心意的代名詞,如:“略表寸心”、“聊表寸心”。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方枘圓鑿
下一篇: 反間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