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道主

[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曾逃亡國外達十九年。他經過鄭國的時候,鄭國對他很不禮貌。後來重耳當了國君,即晉文公。他為了要報這一私仇,並且也不滿意鄭國和楚國交好,便約會秦國,一同出兵圍攻鄭國。

鄭文公因鄭國面臨大難,非常著急。大夫佚之狐說:“如能請燭之武去要求秦穆公退兵,我國就可脫險。”鄭文公就立刻去請燭之武。燭之武推辭了一陣,最後還是答應了。晚上,用繩子把燭之武從城頭上吊送到城外,讓他偷偷地到秦軍營中去見秦穆公。

燭之武一見秦穆公,就說:“秦晉兩國大軍圍攻鄭國,鄭國是一定要亡了。可惜我們鄭國的國土,和秦國並不相連,我們在東,你們在西,中間隔著一個晉國。所以,我國亡了之後,只能就近併入晉國的版圖。那裡,和你們相依的晉國可就要更強大了,而你們秦國也就要相對地顯得比它弱了。我不明白,您何必要滅亡鄭國、加強晉國、削弱秦國?”秦穆公聽了這番話大吃一驚,覺得很有道理,便決定退兵。

《左傳·僖公三十年》有這段記載。當時燭之武還對秦穆公說:“你們如果讓鄭國做‘東道主’,秦國使者在東方道上往來經過的時候,鄭國一定盡主人的責任,好好招待貴賓,這對你們沒有什麼不利啊?再說,晉國的侵略野心哪裡有滿足的日子,它東邊滅了鄭國,難道就不想向西邊的秦國擴張了嗎?請您認真考慮考慮吧!”秦穆公越聽越覺得有理,便率領秦軍大隊悄悄回國去了。晉文公見秦軍退去,只得也下令撤軍。

由於燭之武說的“東道主”——鄭國願意在東方道上為秦國負責執行的事務,後來人們就把主人稱為“東道主”。例如《南史》載,王僧辯討伐侯景,“晉州刺史”魯廣達出境迎接,並且獻禮勞軍。王僧辯說:“魯晉州亦是東道主人。”唐代詩人李白的《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也有“君為東道主,於此臥雲松”之句。

現在,我們還習慣地以“東道”稱主人,以“作東道”稱請客,並且稱房主人為“房東”。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東家之丘
下一篇: 疊床架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