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床架屋

[ 成語故事 ]

南齊畫家毛稜,陽武(今河南省原陽縣)人。他父親毛惠遠、叔父毛惠秀,都是有名的畫家。惠遠善於畫馬,也擅長人物畫,和善畫婦女的劉瑱並稱為“當代第一”。同代的畫論家謝赫很稱讚他的藝術,說他繪畫體制完備,想像力豐富,畫面結構佈置更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惠秀的繪畫也非常卓越,技術熟練,結構佈置也很高超。毛稜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裡生長,從小就得到父親和叔父的教導,在繪畫技術方面的修養之深,當然不用說了。

但是,這父子叔侄三人的作品,據評論家說,也還是各有優缺點,而並非完全不分高下。例如,有人說:惠遠隨意揮灑的作品,達到了極其完美的境地,而經心著意的細緻作品卻不如惠秀。惠秀的精工細繪,比毛稜強得多,但是要和惠遠豪放大膽的創作比較,就顯得拘謹呆板。從佈局來說,毛稜就遠不如他的父親和叔父。《續畫品》說:毛稜的畫,下筆敏捷有餘而真巧不足,雖然也善於構圖佈局,但要比起惠遠、惠秀來,則還是“床上安床”。

“床上安床”,比喻多餘、重複,形容作品不夠精練。

《世說新語》說:晉人庾仲初作《揚都賦》,當時的名人謝安給它的評語是:“屋下架屋”。

“屋下架屋”,也是比喻多餘、重複,形容不夠精練,和“床上安床”的意思完全一樣。

這句話,現在一般都說作“疊床架屋”。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等等,多餘重複得不合理,也可以叫做“疊床架屋”。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東道主
下一篇: 喋喋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