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掣肘”一語

[ 成語故事 ]

辦事不順利,牽制很多,不能痛快進行,叫做“掣肘”。(掣,是拉扯的意思;肘,是臂肘。)

關於這個成語故事的來歷,有一段小故事:

孔子的學生中,有個姓宓名子賤的。魯國的國君派他去當單父縣的縣官。宓子賤是很有才能的,也願意到單父去試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是他恐怕魯君聽信讒言,久後會對他不信任,妨礙他施政計劃的實現,因此,他想出了一個莊重。當他辭別魯君前往單父的時候,故意請求派兩個親信的人跟他同去,魯君答應了。

到了單父,宓子賤便分配魯君的這兩個親信,擔任抄寫文書的工作;暗中又吩咐自己手下的人,每逢這兩個人抄寫文字的時候,便老是拉扯他們的手臂。這樣,字當然寫不好;字寫得不好,宓子賤就發脾氣,常常嚴厲地責怪他們。

魯君的這兩人親信實在沒法工作,無可奈何,只好請假回到魯君那裡去,並且把實情一五一十地報告了魯君。魯君覺得很奇怪,他不明白宓子賤為什麼要這樣開玩笑,便去問孔子。孔子說:“我想,恐怕宓子賤是要教你懂得一個道理:把工作交付給人,就要信任他,放手讓他去做,如果對他干涉太多,事情就辦不好了。”

魯君聽了孔子的話,立刻派人去對宓子賤說:“從今天起,單父這地方的一切,全權歸你。你認為對單父百姓有利的事情,你就儘管去做,五年以後再看你的成績吧。”

不過三年,宓子賤就把單父縣的大小事情,都辦得象個樣子了。

這段故事,《孔子家語》和《說苑》中都有記載。“掣肘”一語即由此而來。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瞋目裂眥
下一篇: 巢毀卵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