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毀卵破

[ 成語故事 ]

孔融,字文舉,東漢末年山東人,是孔子的後裔。據說,他小時候很聰敏,至今還流傳著“孔融讓梨”的故事。

漢獻帝時,孔融曾為北海相(北海,郡名,在今山東益都到掖縣一帶),所以,也有人稱他為孔北海。據《三國志》說,當曹操發動五十萬大軍南征劉備和孫權時,孔融表示不同意,勸曹操停止出兵。曹操不聽,孔融曾在背後發過幾句牢騷。御史大夫郄慮平時和孔融不和,知道了這件事,當即向曹操報告,並且添油加醋,惡意挑撥,說:“孔融一向瞧不起您”,“禰衡對您無理謾罵,完全是了事指使的。”曹操一聽大怒,當即下令把孔融全家大小一併逮捕,全部處死。

當孔融被捕的時候,全家驚恐,不知所措。孔融的兩個兒子,小的才七、八歲,大的也就只九歲,正對坐下棋,動也不動。家人以為孩子不懂事,大禍臨頭還不知不覺,便趕緊慫恿他們逃走。孔融也懇求前來逮捕他的廷尉:可否只殺本人,而保全孩子的生命。不料,兩個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鳥窩翻了,哪有不摔破的蛋)?!”他倆毫無畏懼,也不哀求,從容地跟著父親一同被抓走了。

《後漢書·孔融傳》和南朝宋代劉義慶所輯的《世說新語》,都記有這個故事,內容大同小異。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句成語,也可以說作“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或“覆巢無完卵”,或更加直接了當地說成:“巢毀卵破”。它用來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倖免。這句成語含有激勵人們要保衛國家、愛護集體的意義。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掣肘”一語
下一篇: 差強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