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成語故事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進入老虎的窩裡,怎麼能捉得老虎崽子!這句話,見於《後漢書·班超傳》。

班超,字仲升,東漢時人(參看“投筆從戎”)。漢明帝時,班超出使西域各國。他到達鄯善(在今新疆鄯善縣)的時候,鄯善王起初對他很恭敬,作為上國的貴賓招待,彼此十分友好。過了幾天,匈奴也派使者來同鄯善聯絡,由於匈奴全都的從中挑撥,鄯善王對班超的態度漸漸冷淡起來,並且產生了敵意。班超發覺以後,立刻召集同行人員說明情況,研究對策,最後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匈奴使者,降服鄯善王。當時,雖然面臨險境,而且沒有大隊人馬,同行人員只有三十六人,但是,班超勇敢果斷,毫不畏懼,他說:“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眼前,我們只有迅速地主動去找敵人拼命,才能獲得勝利。”到了夜裡,班超就率領三十六人,奔向匈奴的營地,進行襲擊。班超先派十人,拿著鼓藏在匈奴營後,其餘的人,各執弓箭刀槍,埋伏在營前兩側,然後順風放一把大火,擊鼓吶喊,一同殺出。匈奴沒有防備,從睡夢中驚醒,不知道漢軍有多少人馬,嚇得沒命亂逃。當場,包括匈奴使者在內被殺了三十多人,還有大約一百多人被全數燒死。第二天,班超把鄯善王請來,把匈奴使者的首級給他看,並且好言相勸,安慰了他一番。鄯善王這才心悅誠服,願意同漢朝進一步發展友好關係。

由於班超的努力,後來,西域五十多國,都同漢朝建立了友好關係。他從四十歲出使西域,到七十一歲回到洛陽,在萬里之外,艱苦工作了三十一年,對於保衛漢朝和西域各國兄弟民族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而班超當時所說的“不入虎穴,不得虎子”這句話,也就成了很有意義的一句成語。後來一般都說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意即“怎麼”)。

遇到艱難危險的時候,不但不怕,而且敢於冒險,敢於迎接困難,獲取成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形容這種英雄行動的豪言壯語。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也有“不探虎穴,安得虎子”的話。《北史·李遠傳》作“不入獸穴,不得獸子”。

補充糾錯
上一篇: 不識之無
下一篇: 不屈不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