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栲是什麼意思 栲的解釋 栲怎麼讀

“栲” 字共有 10 畫,拼音:kǎo,注音:ㄎㄠˇ,部首:木,筆畫數:10 畫,字型結構:左右結構,五行:木,五筆:SFTN,Unicode編碼:U+6832,鄭碼:FBAZ,倉頡:DJKS,“栲”字筆順為:一丨ノ丶一丨一ノ一フ
簡體 繁體
拼音 kao 音標 kǎo
部首 結構 左右結構
五行 五筆 SFTN
筆畫 10 畫 繁畫 10 畫
注音 ㄎㄠˇ Unicode U+6832
鄭碼 FBAZ 倉頡 DJKS
筆順 一丨ノ丶一丨一ノ一フ
補充糾錯
上一個字: 桊 [ juàn ]
下一個字: 框 [ kuàng ]
【栲】的意思 補充糾錯

kǎo
〔栲栳〕a.一種用竹子或柳條編的盛東西的器具,形狀像鬥,亦稱“笆斗”;b.誇張地形容人或某些動物的頭部。
常綠喬木,葉長圓狀披針形,果實球形,有短刺。木材堅硬,可做船櫓、輪軸等。樹皮含鞣酸,可制拷膠,又可制染料。

筆畫數:10;
部首:木;
筆順編號:1234121315


【栲】的詳解 補充糾錯

kǎo
【名】
木名。即山樗。常綠喬木,葉子長圓狀,披針形,果實球形,表面有短刺,木材堅硬細密,可做輪軸等,樹皮含鞣酸,可制染料與栲膠〖evergreenchinquapin〗
山有栲,隰有杻。——《詩·唐風·山有樞》
指栲膠〖tanninextract〗。如:栲底皮鞋

栲栳
kǎolǎo
〖wickerbasket〗用柳條編成,形狀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
只見那小猴子挽著個柳籠栲栳在手裡,糴米歸來。——《水滸傳》
栲栳圈:像笆斗那樣的圓圈

【栲】字組詞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