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一梁惠王上·第二節

第二節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鴈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第二節譯文

  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邊上,一面顧盼著鴻雁麋鹿,等飛禽走獸,一面說:“賢人也以此為樂嗎?”

  孟子回答說:“正因為是賢人才能夠以此為樂,不賢的人就算有這些東西,也不能夠快樂的。《經》說:‘開始規劃造靈臺,仔細營造巧安排。天下百姓都來幹,幾天建成速度快。建臺本來不著急,百姓起勁自動來,國王遊覽靈園中,母鹿伏在深草叢。母鹿肥大毛色潤,白鳥潔淨羽毛豐。國王遊覽到靈沼,滿池魚兒歡跳躍。’周文王雖然用了老百姓的勞力來修建高臺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興,把那個臺叫做‘靈臺’,把那個池叫做‘靈沼’,以那裡面有麋鹿魚鱉等珍禽異獸為快樂。古代的君王與民同樂,所以能真正快樂。相反,《湯誓》說:‘你這太陽啊,什麼時候毀滅呢?我寧肯與你一起毀滅!’老百姓恨不得與你同歸於盡,即使你有高太深池、珍禽異獸,難道能獨自享受快樂嗎?”

註釋
⑴《詩》雲:下面所引的是《詩經.大雅.靈臺》,全詩共四章,文中引的是前兩章。
⑵經始:開始規劃營造;靈臺,臺名,故址在今陝西西安西北。
⑶攻:建造。
⑷不日:不幾天。
⑸亟:急
⑹庶民子來:老百姓像兒子似的來修建靈臺。
⑺囿:古代帝王畜養禽獸的園林。
⑻幽鹿:母鹿;攸:同“所”。
⑼濯(zhuo)濯:肥胖而光滑的樣子。
⑽鶴鶴:羽毛潔白的樣子。
⑾靈沼:池名。
⑿於(wu):讚歎詞;軔(ren),滿。
⒀《湯誓》:《尚書》中的一篇,記載商湯王討伐夏桀時的誓師詞。
⒁時日害喪:這太陽什麼時候毀滅呢?時,這;日,太陽;害,何,何時;喪,毀滅。
⒂予及女:我和你。女同“汝”,你。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