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泰定養生主論》談養生

《泰定養生主論》,元代吳人王王圭著。王王圭愛好煉丹之術,更精於醫道,活了九十多歲。全書凡16卷,所談養生內容集中在如下三個方面:
1.養生須自婚合、孕育、嬰幼、童年開始。本書認為:“病蛾無能繭之蠶,破蕊無結實之果。”只有父強母壯,精滿血盈,其子方能健康長壽。因此,養生須自婚合、孕育開始。懷妊之後,即須謹守禁忌,避房事,節喜怒,慎勞逸,怡性情,以利於胎兒健康成長。還應仿效周文王設“胎教”之法,使孕婦經常觀看鍍金美玉,盛糧食的容器,山川名畫,聽誦經史傳集,使這些靈秀之氣入胎兒之體內,有利於胎兒智力發育。嬰兒出生之後,又當依法調護,如拭舌、護臍、浴兒、服藥等。
2.壯歲養生以養心為要務。王氏本著《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之旨,強調“心者君主之官……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他還認為,《莊子·養生主》篇之義,以心為養生之主。因此,養生以養心為首務。養心須自幼年開始。成人之後,置身社會,在與人交往之時,善養生者,必須去私慾,暢情志,戒躁妄,勿孜孜汲汲於名利之場,“訊息否泰(世道盛衰)而行之藏之,量才能而負之荷之,以不流於物故為之攝,以其分故為之養”,不做那些“才不退而強思,力不勝而強舉”之事,存怡和之心,防止精神和形體的過度傷害,積精全神,即可延年益壽。
3.老年養生在精神修養和生活調護上,強調預防為主。在精神修養方面,本書引用孔子之語:“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主張應去掉患得患失的思想,以避免“趑趄囁嚅而未決,寤寐驚悸而不安”,影響身體健康。書中還取老子所說“以其厚生,所以傷生”為依據,強調老年養生之道,應當讀前賢破幻之詩,“洗滌胸中鬱結”,做到名利不苟求,喜怒不妄發,聲色不因循,滋味不耽嗜,神慮不邪思,無益之書不讀,不急之勞莫務,保持心境清靜,防止“內當萬慮,晝夜無停”、“快心事過必為殃”,自然福壽綿長。在生活調護上,由於年老體衰,“神隨物化,氣由神消,榮衛告衰,七竅反常”,更應多加註意,薄滋味,節房事。例如,凡體質肥盛強密的老人,衣服、飲食、藥物都應當用粗疏和清爽之品,肉食應當減少,水果宜棗、柿、藕,蔬菜宜多吃韭菜和蘿蔔。飢餓時宜先吃熱的食物,然後再吃溫、涼及應時的當季果菜。不要隨意進食粘滑、辛辣、燥熱的飲食。形體雖然消瘦,但體質壯實兼有痰證的老人,可仿體質強密的老人處理。凡體質消瘦羸弱的老人,自壯年至老年,衣服與藥物都宜溫厚,對於那些性寒傷胃、腥羶膾炙、生冷油膩的食物,都應該少吃。凡體質肥胖而大便常稀、虛寒易感風邪的老人,也可採用體質消瘦羸弱老人的方法調養。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