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對老師講講“養生之道”

假日,有一年輕農村小學老師來訪,見他身體消瘦,面色憔悴,精神萎靡不振,不禁問起其身體健康狀況。他唉聲嘆氣地說:“咽喉炎嚴重,講課時刺痛,下課後閃痛;胃病也不輕,經常隱隱作痛,不久前胃出血,治療近一個月;還有神經衰弱,夜難入眠……”細聽他帶有酸楚的講述,便問起他的飲食、起居。原來他生活的環境、條件不佳,加之又缺乏養生方面的知識,故而造成體弱多病。此後,我又對一些農村小學作了些調查,發現老師中身體狀況不良者為數不少:喉炎、胃病、近視、痔瘡、神經衰弱、頸椎骨刺增生、高血壓,諸如此類的疾病糾纏著他們,苦不堪言。由此,我覺得有必要大聲疾呼:向老師講講“養生之道”。
現在報紙、雜誌,都在大講特講“養生之道”,然而有些農村小學似乎還把這作為禁區,惟恐談吃的、住的,會腐蝕人類靈魂工程師的高尚靈魂。再則,一些農村小學老師或因任課繁重,或是專心致志於教學,根本就沒有看過“養生之道”的文章。因此,他們簡直成了養生之道的文盲。上面提到那位諸病纏身的農村小學老師,便是一個典型。他業務知識厚實,教學得法,長期為畢業班“把關”,是教學的佼佼者,然而對最普通的日常醫學知識卻知之甚少。他說,他連續上四節課也沒喝過一口水。他常常捨棄早餐,而直到過午日斜,才去咽那幾兩硬梆梆的大米飯,他不懂得患胃病者要“少吃多餐”、“飯粥宜爛”的醫理。只要我們到農村小學走一走,就不難發現:有些老師“開大喇叭”講課,聲音震耳欲聾,他不懂得這樣做,不但教學效果不佳,而且還會導致咽喉炎的惡果;有些老師面對調皮學生而怒髮衝冠,臉紅如赭,他們不懂得這樣做會大傷肝臟(根據“怒則傷肝”的中醫理論);還有些老師下了課就是坐,不做課間操,不踢毽不打球,拒絕運動,他們根本不懂得,長坐少動,會引發痔瘡等等疾病……
凡此種種,都說明了,作為農村小學,對老師講講“養生之道”,使他們有點這方面的知識,看來是大有必要的。有條件的農村小學,請有關專家來作這方面的報告,當然就更有裨益。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