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秋風起,老人當心秋燥

★病例他口乾舌燥心裡煩
入秋了,天氣漸涼。但老劉總感到口乾舌燥不舒坦:鼻腔熱乎乎的有股似煙道的乾燥感,一不小心還出血;喉嚨癢癢的,總是咳不爽,一陣陣乾咳,有時只能咳出少許粘液痰;嘴唇乾乾的,一碰就會裂開,痛得喝水吃飯都感到困難,喝水也不感到滋潤;有時還會出現咽乾、頭痛、鼻塞的症狀,但又不是感冒……
★診斷體內缺水引發“秋燥”
其實,老劉出現的這一系列症狀,就是中醫常說的“秋燥”。多年從事養生保健的傅善來副主任醫師介紹說,秋天氣候乾燥,人體在夏季經歷過多的流汗等發洩後,各組織都感水分不足。這時乾燥的空氣又加速了水分透過面板粘膜蒸發。於是就出現面板乾澀、鼻燥、唇乾、頭痛、咽痛、乾咳、手足心熱、大便乾結等秋燥症的表現。
★處方適時補水養陰清燥
秋季要注意補水,多飲開水、淡茶、豆漿等飲料,多吃蘿蔔、蓮藕、荸薺、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一些內熱重,有肺熱咳嗽、咽乾喉痛,大便燥結症狀的人,可以多食具有生津止渴、清熱降火、潤肺去燥功能的梨。要儘量少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烈性酒等燥熱之品和油炸、肥膩之物。
秋燥症引起的咳嗽常常是乾咳無痰,久治不愈。而食療常可達到防治的效果:如將鴨梨3只洗淨加水煮半小時,去渣後放入大米50克煮成粥食用,有清心、降火功效。特別適合肺熱咳嗽者。
預防秋燥症,老年人應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體力,經常到空氣新鮮的地方去散步,做深呼吸吐故納新,也可以透過慢跑、做操、練拳等活動,提高肺的功能和機體的耐受能力,有效抵禦秋燥肅殺之氣的侵襲。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