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物質基礎
神的物質基礎
神首先表現在氣血方面。因為氣血是化生精神的基礎物質,故氣血的多少,與人的精神狀態息息相關。氣血充盛,則神志精明;氣血不足,則精神萎靡。正如《黃帝內經》裡說:“神者,血氣也。”可見,人體的精神活動正常與否,要以氣血的功能活動為前提。若氣血化生障礙,執行、輸布失調,皆可影響神的活動。臨床上,當心血不足時,可表現為心跳、心慌、健忘、失眠;當外傷失血、婦女血崩、嘔血、便血時,可致頭暈心悸,體倦無力,甚則昏迷,乃至死亡。反過來,若精神過用,又會暗耗氣血,導致氣虛、血虛,或氣血兩虛。
其次,神與五臟息息相關。祖國醫學認為,五臟藏精而化生神。如《黃帝內經》裡說:“肝藏血,血舍魂”;“心藏脈,脈舍神”;“肺藏氣,氣舍魄”;“腎藏精,精舍志”;“脾藏營,營舍意”。這裡的神、魂、魄、意、志,都是屬於人的精神活動範疇,但它們分別有賴於五臟所藏的物質基礎,即血、氣、脈、營、精,說明五臟功能正常,精氣充足,人即精神充沛。
五臟藏神,不等於說每髒分別產生某種精神活動,而在於強調人體內部有承擔心理活動的統一系統。“神是在全部生理活動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最為高階的機能,即臟器間的整體協同作用,是產生精神活動的先決條件。如果各臟器不能協調和諧,則不可能有正常的神志活動。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