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作戰篇

作戰篇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作戰篇譯文

  孫子說,根據一般作戰常規,出動戰車千乘,運輸車千輛,統兵十萬,沿途千里轉運糧草,內外的日常開支,使者往來的費用,修繕武器用的膠漆、戰車所需的膏油、修甲所需的金革等等,每日須耗費千金,作好了這些準備後,十萬大軍才能出動啊!

  所以,用兵打仗就要做到勝任裕如,舉兵必克,否則,長久僵持,兵鋒折損、銳氣被挫,攻城就力竭,長期陳兵國外則國內資財不足。如果兵鋒折損,銳氣受挫、兵力耗盡、財政枯竭,那麼,其他諸侯國就會趁這個困頓局面舉兵進攻,即使睿智高明的人也難以收拾好這個局面。用兵打仗,只聽說計謀不足但靠神速取勝的,沒有聽說有計謀卻要拖延戰爭時日的。戰爭時間長而對國家有利這種事,從來就沒有過。因此,不能全面瞭解戰爭害處的人,也就不能真正懂得戰爭的有利之處。

  善於用兵的人,兵員不再次徵調,糧餉不再三轉運。各項軍用從國內取得後,糧草補給在敵國就地解決,那麼,軍糧就可滿足了。國家由於興兵而造成貧困的原因是長途運輸。長途轉運軍需,百姓就會貧困。軍隊經過的地方物價高漲,物價上漲就會使百姓財物枯竭,財物枯竭就汲汲於應付賦役。民力耗盡,財物枯竭,國內家家空虛,百姓的資財耗去了十分之七。國家的資財,戰車破損了,戰馬疲病了,盔甲、矢弩、矛盾、牛、車之類,耗去了十分之六。

  因而,高明的將領務求從敵方奪取糧草。就地從敵方奪取糧食一鍾,相當於自己從本國運出二十鍾;就地奪取敵人飼草一石,相當於自己從本國運出二十石。

  激勵士卒奮勇殺敵,是使之威怒;鼓勵將士奪取敵人資財,要用財物獎勵。因此在車戰中,凡繳獲戰車十輛以上的,獎賞那先奪得戰車計程車卒,並且更換敵戰車上的旌旗,將其混合編入自己的車陣之中,對於俘虜,則予優待、撫慰,任用他們作戰,這就是所謂戰勝敵人而使自己日益強大。

  所以,用兵作戰以勝任裕如,舉兵必克為貴,不主張力不從心,僵持消耗。深知用兵之法的將帥,是民眾命運的掌握者,是國家安危的守護者啊!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