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湯用彤逝世
在56年前的今天,1964年5月1日(農曆1964年3月20日),哲學家、國學大師湯用彤逝世。湯用彤(1893年8月4日-1964年5月1日),字錫予,湖北省黃梅縣人,生於甘肅省渭源縣。中國近代著名的國學大師。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湯用彤父親湯霖,字雨三,為光緒十六年庚寅恩科進士,平生致力於漢學,對湯用彤影響很大。1908年就學於北京順天學堂(即今北京市第四中學),接受新式教育。1911年入清華學校,1916年清華學校畢業。1918年湯用彤留學美國,並在哈佛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在哈佛大學期間,由於才學出眾,與陳寅恪、吳宓並稱哈佛三傑。1922年回國,執教於國立東南大學(1927年後改為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系,1925年任系主任。1926年因東大學潮,轉任南開大學哲學系教授、系主任。1927年再回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1962年在臺覆校)哲學系,任教授、系主任。1931年至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自1934年起任系主任;1938年任北大參與合組的西南聯合大學哲學心理教育系主任,兼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長,1945年代理西南聯合大學文學院院長;1946年任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194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949年1月被推選為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校長);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院士)。1951年10月後擔任北京大學副校長,直至1964年病逝。湯用彤先生對中國佛教史的梳理,對魏晉玄學的開掘為中國文化史、中國哲學史的確立打通了難關,受到國內外漢學,佛學研究學者的普遍推崇,其代表作《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魏晉玄學論稿》至今仍具有非常高的學術價值,書中許多論點被視為不刊之論。先生自謂“幼承庭訓,早覽乙部”,其對佛教文化的鐘愛與故鄉濃厚的宗教氣息或不無關聯。重要著作:《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理學、玄學、佛學》、《魏晉玄學論稿》、《隋唐佛教史稿》、《印度哲學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