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仲勳同志逝世
2002年5月24日(農曆2002年4月13日),1913-2002習仲勳生活全記錄。習仲勳同志遺像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陝甘邊區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建立者和領導者之一,國務院原副總理,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第五屆、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習仲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2年5月24日5時3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習仲勳同志,1913年10月15日出生於陝西省富平縣一個農民家庭,早年接受革命思想,參加進步學生團體。192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春參加愛國學生運動,遭國民黨當局關押,在獄中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0年初,受黨組織委派到國民黨西北軍楊虎城部做兵運工作,任中共營委書記。1932年3月,組織發動了“兩當兵變”,任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第五支隊隊委書記。同年9月,進入渭北革命根據地,任渭北游擊隊第二支隊政治指導員。1933年2月,任共青團三原中心縣委書記,從事武裝鬥爭、農民運動和青年工作。同年3月後,與劉志丹等同志建立照金陝甘邊區革命根據地,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歷任中共陝甘邊區特委委員,軍委書記和共青團特委書記,游擊隊總指揮部政治委員,革命委員會副主席、主席等職務。1934年11月,當選為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他參與領導蘇區的游擊戰爭,粉碎了國民黨軍多次圍剿,出生入死,浴血奮戰,在不斷排除內部“左”的和右的思想幹擾中,壯大了紅軍武裝,鞏固和發展了革命根據地。他以極大精力領導黨的建設和政權建設,為土地革命戰爭年代紅色政權的鞏固和經濟的發展,做了許多探索性、開創性的工作。1935年春,陝北、陝甘邊兩塊革命根據地在反“圍剿”戰爭中連成一片,合併成立西北革命根據地,習仲勳同志為中共西北工委領導成員,並繼續擔任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1935年9月,他和劉志丹等一大批領導幹部在錯誤肅反中被王明路線的執行者關押。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到達陝北後,他們才得以釋放平反,從而挽救了這塊在全國“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使之成為黨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抗日戰爭的出發點。1936年1月,習仲勳同志任關中特區蘇維埃政府副主席、黨團書記。同年6月,隨紅軍西征,先後任中共曲環工委書記、環縣縣委書記。8月,又受中共中央委派赴關中,守衛陝甘寧邊區南大門,長達6年時間。先後擔任中共關中分委書記、分割槽專員、分割槽保安司令部政治委員、中共陝甘寧邊區委員會執委、西北局黨校校長。他組織領導分割槽軍民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軍事、政治和經濟鬥爭,貫徹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贏得了黨和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擁戴。1943年1月,毛澤東同志親筆為他書寫“黨的利益在第一位”題詞,予以表彰。同年2月,他調任中共綏德地委書記兼警備司令部政治委員。他深入農村,調查研究,培養典型,總結經驗,領導大生產運動,增強了當地的經濟實力,為鞏固和發展“三三制”政權做出了很大成績。在整風審幹和“搶救運動”中,抵制和糾正“左”的偏向,保護了幹部和群眾。1945年6月,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同年8月,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其間,曾擔任爺台山自衛反擊戰臨時指揮部政治委員,領導了著名的爺台山自衛反擊戰,取得了反頑鬥爭的重大勝利。抗日戰爭勝利後,習仲勳同志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委員、陝甘寧野戰集團軍政治委員、西北野戰軍副政治委員。他受毛澤東同志指示,組織策動了國民黨陝北保安團隊起義,接應王震同志率三五九旅中原突圍返回延安,參與指揮了西華池戰鬥。1947年3月中旬後,按照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協同彭德懷同志指揮了保衛黨中央、毛主席和陝甘寧邊區的戰役,相繼取得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戰三捷”和隴東、三邊戰鬥的勝利。他作為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在整個解放戰爭期間,和彭德懷、賀龍同志,或轉戰西北戰場,或開展新式整軍運動等軍隊政治工作,或組織後方支前,戰勝了十倍於我的國民黨軍隊,為解放大西北,解放全中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習仲勳同志在主持西北局工作中,和林伯渠同志一起,為建設陝甘寧邊區嘔心瀝血,付出了巨大努力。尤其是在陝甘寧邊區土改中,他提出的區別老區、半老區、新區不同情況制定政策和糾正“左”的偏向的意見,得到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肯定,並轉發全國各解放區。新中國成立後,習仲勳同志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代主席,西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第一野戰軍暨西北軍區政治委員,長期主持西北黨、政、軍全面工作。他堅持黨的正確路線,從實際出發,正確地、積極穩妥地領導了西北地區5省的城市接管、剿匪反霸、土地改革、鎮反和“三反”“五反”及抗美援朝等重要工作。他把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大膽而妥當地解決了複雜的民族宗教問題,團結爭取了一批少數民族宗教界上層人士,為鞏固新生政權,建立新的社會秩序,恢復戰爭創傷,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1952年9月,習仲勳同志調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兼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書記。他主持制定“整頓提高、重點發展、提高質量、穩步前進”的16字方針,指導了建國初期的文教工作。1953年9月後,歷任政務院秘書長、國務院秘書長。1956年9月,在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59年4月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負責國務院常務工作。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領導下,參與國家重大方針、政策、法規的研究和制定,以及重要的國務活動和外交活動。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條例,為規範國家機關活動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他厲行節約,勤儉辦事,樹立了為人民當家理財的優良作風。他在國務院協助周恩來總理工作長達10年,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受到周恩來總理的高度稱讚。1962年9月,在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習仲勳同志因所謂“《劉志丹》小說問題”,遭康生誣陷,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殘酷迫害,被審查、關押、監護前後長達16年之久。他始終保持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得到徹底平反。1978年4月後,習仲勳同志歷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二書記、第一書記,廣東省省長,廣州軍區第一政委、黨委第一書記。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被增選為中央委員。他堅決支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討論,擁護黨中央關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大刀闊斧地撥亂反正,全力平反冤假錯案,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落實各項政策,增強了團結,穩定了局勢。他團結省委“一班人”,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關於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重大決策,率先向黨中央提出充分利用國內外的有利形勢,發揮廣東的特點和人文地緣優勢,讓廣東在改革開放中先走一步的請求,得到了鄧小平同志的贊同。1979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准廣東在改革開放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和創辦經濟特區,為廣東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基礎,使廣東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視窗、綜合改革的試驗區和排頭兵,為國家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提供了寶貴經驗。習仲勳同志在這個歷史程序中,表現出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創新的革命膽略,為廣東的改革開放事業和經濟特區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1980年9月,習仲勳同志被補選為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後又兼任法制委員會主任,主持討論了許多法律草案。1981年3月,他參加中共中央書記處工作。同年6月,在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被增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1982年9月,在黨的十二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負責中央書記處的日常工作。他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決策的研究、制定,處理了許多重大和複雜疑難問題。在撥亂反正,推動組織、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實現幹部的新老交替,精簡機構,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等方面,傾注了大量心血。他長期致力於統一戰線和民族宗教工作的探索和實踐,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鞏固和擴大愛國統一戰線,正確、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加強工、青、婦群眾組織的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他重視調查研究,密切聯絡群眾,認真批辦和接待人民群眾來信來訪。他還在實現祖國統一、反對分裂祖國圖謀,加強港、澳、臺、僑工作等方面,投入了許多精力。1988年4月,習仲勳同志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兼內務司法委員會主任委員。他親自主持多部法律、條例的審議,參加了全國人大與外國議會間的交往活動,為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我國民主法制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1993年3月,習仲勳同志從領導崗位上煺下來後,仍一直關心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關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堅決支援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工作,擁護“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習仲勳同志在76年的革命生涯中,對共產主義具有堅定信念,對黨和人民、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無限忠誠。他雖幾經坎坷,身處逆境,但百折不撓,奮鬥不息,他始終堅定地與黨中央三代領導集體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堅持執行黨的基本路線。他孜孜不倦地學習馬克思主義,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敏銳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關係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關鍵時刻和重大問題上,他堅持原則,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把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具有共產黨員的堅強黨性,為革命和建設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習仲勳同志一生胸懷坦蕩,光明磊落,公道正派,顧全大局。他謙虛謹慎,任勞任怨,淡泊名利,能上能下,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不居功,不護短,愛護幹部,關心青年,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他平易近人,關心群眾疾苦,與工農群眾、民主人士、文化藝術界和宗教界等各方面人士坦誠相見,廣交朋友。他辦事嚴謹,寬厚待人,實事求是,嚴於律己,為政清廉,生活儉樸,對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要求嚴格。他德高望重,高風亮節,在黨內外和廣大人民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習仲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輝戰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新中國的誕生,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為改革開放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頑強奮鬥,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勳。他的逝世,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損失。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努力奮鬥。1913-2002習仲勳生活全記錄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1)本組圖來源:《習仲勳的故事》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2)1937年10月,關中特區改稱關中分割槽,習仲勳任分割槽地委書記,圖為習仲勳(前排左三)與分割槽的戰友們。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3)彭德懷和習仲勳(右一)在研究作戰方案。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4)在西北解放戰爭中,習仲勳經常深入群眾進行戰備動員,號召全區軍民積極行動起來,加緊生產,支援前線,奪取戰爭的全面勝利。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5)1948年(左起),賀龍、馬明方、習仲勳、林伯渠、賈拓夫、王維舟在綏德。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6)1947年春,習仲勳和夫人齊心在延安花石砭中共西北局駐地。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7)1948年5月,習仲勳在西北野戰軍前委第二次擴大會議上講話。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8)1949年2月1,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區改稱西北軍區,賀龍任司令員,習仲勳任政治委員。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9)1949年6月8日,新的中共中央西北局組成,彭德懷、賀龍、習仲勳分別任第一、第二、第三書記。1950年2月習仲勳任西北局第二書記。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10)1949年6月,習仲勳在西安各界保衛西安動員大會上講話。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11)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彭德懷為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習仲勳、張治中為副主席。圖為習仲勳(左一)和彭德懷(右一)、張治中(右二)及賈拓夫出席西北軍政委員會會議。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12)1951年國慶節,習仲勳(左一)與張治中在西安檢閱遊行隊伍。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13)1952年春,習仲勳(左四)與張治中(右三)、楊明軒(左一)等在臨潼秦始皇陵合影。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14)1952年9月,習仲勳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長。圖為1954年5月中央第二次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代表合影,前排左起:徐特立、習仲勳、林伯渠、朱德、毛澤東、劉少奇、吳玉章、鄧小平、張鼎丞。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15)1958年5月,習仲勳和周恩來在十三陵水庫工地上與參加勞動的同志一起吃午飯。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16)1962年10月,習仲勳副總理和陳毅副總理與陜西富平縣劇團演員交談。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17)1958年9月7日,習仲勳(前排中坐者)與富平縣同志合影。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18)1959年6月6日,習仲勳在陜西渭南雙王公社向農民瞭解小麥生產情況。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19)1959年6月,習仲勳等遊覽華山。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20)習仲勳(右十二)和楊明軒(右十)、張奚若(右十五)、趙壽山(右四)等與進京演出的陜西同州梆子劇團演職人員合影。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21)1975年,習仲勳在洛陽。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22)1978年4月,習仲勳被任命為中共廣東省委第二書記、省革委會副主任。習仲勳(左一)到廣東就深入基層調查研究。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23)習仲勳(左一)在農村調查研究時與青年交談。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24)1978年12月,習仲勳在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被增選為中央委員。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25)習仲勳與葉劍英委員長。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26)1980年春,習仲勳與胡耀邦在廣州機場。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27)習仲勳在廣東工作兩年7個月,為廣東的改革開放事業和特區建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在全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圖為勇立改革開放潮頭的習仲勳。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28)1980年11月,黨中央決定調習仲勳參加中央領導工作,此後,他先後被選為十一屆中央書記處書記,十二屆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圖為習仲勳在中南海勤政殿辦公室。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29)1981年中共中央書記處成員合影。左起:習仲勳、方毅、谷牧、楊得志、胡耀邦、萬里、姚依林、餘秋裡、王任重。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30)1982年1月,習仲勳在雲南考察時和農民親切交談。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31)習仲勳拉著農民的手,親切詢問他們的生產和生活情況。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32)習仲勳(右二)與烏蘭夫(右一)、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讚(右三)、賽福鼎.艾則孜(右四)楊靜仁(右五)在北京民族文化宮。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33)習仲勳觀看陜西省戲曲劇院演出的秦腔歷史劇《千古一帝》後,會見演職人員。右二為習仲勳,右一為鄧力群。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34)1989年春節,習仲勳在西安看望劉志丹夫人同桂榮及其女兒劉力貞。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35)習仲勳(右一)與建立陜甘邊革命根據地時的老戰友、原第一野戰軍第二兵團政委、甘肅省人大原主任王世泰,閱看《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戰史》。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36)1999年10月1日,習仲勳在天安門城樓上參加首都建國50週年大慶。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37)1998年10月,習仲勳和夫齊心在深圳迎賓館。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38)老區人民獻給習仲勳的繡匾,稱頌他是“人民功臣”,道出了各族人民的心聲。1913-2002:習仲勳工作生活全記錄(39)2005年5月24日,習仲勳逝世三週年時,骨灰由北京遷回家鄉陜西省富平縣習仲勳陵園安放。圖為矗立在陵園的習仲勳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