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國醫大師幹祖望逝世
2015年7月2日(農曆2015年5月17日),百歲國醫大師幹祖望逝世。17歲那年,幹祖望被祖父送入嘉善名醫鍾道生門下,開始了從醫生涯。幹老一生從未抽過煙,55歲開始戒酒,72歲時幹祖望生了一場黴菌性肺炎之後,每年冬季進補30克高麗參,90歲後飲少量鹿茸酒,此外從不進補藥。記者從江蘇省中醫院獲悉,該院曾榮獲“國醫大師”的幹祖望教授於2015年7月2日21時36分在南京逝世,享年104歲。此前的2014年10月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在京舉辦第二屆國醫大師表彰大會,授予幹祖望等29人“國醫大師”榮譽稱號,享受省部級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範待遇。“喉源性咳嗽”等兩大新病種的發現者江蘇省中醫院負責人介紹,由於幹祖望對中醫耳鼻喉科的卓越貢獻,使他在這一領域聲望甚高。1980~1986年,他主辦了6期全國耳鼻喉科進修班,培養了百名專科人才;1987年,第一屆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成立,他當選為主任委員。據瞭解,江蘇省中醫院自制的多款製劑,如鼻淵合劑、參梅含片、鼻敏合劑、五味子合劑、黃柏滴耳液、口腔潰瘍膜等,均為幹祖望教授根據自己多年研究出來的驗方而製成。他還親自主持成立和指導了“嗓音病專科門診”、“變態反應性鼻炎專病門診”、“鼻竇炎專病門診”、“口腔潰瘍專科門診”等小組。在學術貢獻上,幹祖望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與對於中醫古籍的研究,創下“中介”學說,脫“三因”窠臼;倡“四診”為“五診”,在四診的基礎上加一個“查診”,為辨證提供更多的依據;調整“八綱”為“十綱”,即表、裡、寒、熱、虛、實、標、本、體、用十綱;他還發現兩個新病種:“喉源性咳嗽”和“多涕症”。八字養生秘訣:童心、蟻食、龜欲、猴行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全國各地邀請幹祖望坐診、講學絡繹不絕,數以百計。據不完全統計,他在全國各地講學、演講30餘次,坐診40餘次,遍佈祖國大江南北、海峽兩岸。1988年,他將中醫耳鼻喉科專業推向國際舞臺,成功舉辦第一期國際中醫耳鼻喉科培訓班,學員來自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以及中國香港、臺灣等地區。1990年,幹老作為帶教老師參加了由國家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主辦第一屆“全國500名名老中醫師帶徒”學術經驗傳承工作。2001年至2004年,幹老又被聘請至廣東省中醫院“院內師帶徒”學術經驗傳承工作。一批一批的人才學成後相繼在全國各地醫院工作,或是成立中醫耳鼻喉科,或是成為科室骨幹力量。據幹老的家人介紹,幹祖望是個好書之人,一生最大的愛好就是藏書和讀書。他把自己的書房命名為“繭齋”,意思是說,書房小的如蠶繭一般大小,書房四周都是書如同繭殼,自己在書房中讀書、著書如同蠶一樣在吐絲做繭。他自題詩曰:“我事塗鴉你吐絲,兩般姿態一般痴;年年自縛琅寰裡,樂嘆廬陵太守知。”從詩句中足見他對書的感情之深。幹老的藏書很多,大約1萬多冊,以中醫書籍獨多,有的是孤本、珍本、善本。1990年元旦,榮獲“金陵十大藏書狀元”。生於1912年的幹祖望對於養生有著獨到的見解。幹老一生從未抽過煙,55歲開始戒酒,72歲時幹祖望生了一場黴菌性肺炎之後,每年冬季進補30克高麗參,90歲後飲少量鹿茸酒,此外從不進補藥。長壽的幹老與他的八字養生妙法分不開,即童心、蟻食、龜欲、猴行。童心,即赤子之心,像孩童一樣無邪開朗沒有煩惱;蟻食,即像螞蟻一樣什麼都能吃,像螞蟻一樣什麼都吃得少;龜欲,龜無慾望,一貫不爭不鬧,遇事不意氣,以退為務,以柔克剛;猴行,即思想方面反映敏捷,行動方面活潑輕快,保持精神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