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7月17日發生的大事件

香港王家衛大導演出生

在62年前的今天,1958年7月17日(農曆1958年6月1日),香港王家衛大導演出生。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衛1958年07月17日生於上海,1963年隨父移居香港。王家衛1980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專業後,1988年王家衛初次執導電影《旺角卡門》,1988年,初執導筒的影片《旺角卡門》;獲選1989年坎城影展(戛納電影節)影評周參展作品系列中展出。其個人獨特的風格,敏銳的觸角,在當時被譽為具有非凡才華的新銳導演。1990年,他集合了六位香港最受歡迎的演員,執導了影片《阿飛正傳》。該片囊括了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及最佳男主角等獎項。1992年,他以其驚人魄力,用兩年的時間攝製了一部大型古裝武俠片《東邪西毒》,以其澎湃激湧的氣勢,似魔似幻的燦爛史詩,獲選在1994年威尼斯影展作首次公映。同年,在《東邪西毒》後期製作期間,僅以兩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另一部膾炙人口的影片《重慶森林》,令他在國際電影界深得認同。1995年,他完成《墮落天使》,並於多倫多國際電影展中首映,其另類的脫俗風格,成為影展時的焦點話題。1997年的《春光乍洩》,入選坎城國際電影展(戛納電影節)競賽部份,獲一致好評。王家衛成為了首位在該電影展中獲得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一部以六十年代,以香港為背景,踏著往年情懷的舊夢,緬懷浮世繽紛的溫馨,由張曼玉與梁朝偉再次合作的影片《花樣年華》,乘千禧年呈現於國際及香港的影壇,更獲得本年度坎城電影節(戛納電影節)的最佳特別技術大獎及最佳男主角大獎。二十世紀最後二十年的華語電影圈為世界影壇貢獻了眾多出色的作品與導演,而王家衛無疑是其中最值得關注的電影作者之一。他迄今為止的六部作品已經憑藉著其極端風格化的視覺影像、富有後現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對都市人群精神氣質的敏銳把握成功地建構了一種獨特的“王家衛式”的電影美學。早年在香港工藝美術學校學習平面設計時他瘋狂地迷上了攝影,特別是RobertFrank、HenriCartier-Bresson和RichardAvedon這些大師的作品對他的影響尤為深刻。1980年從學校畢業後,他進入香港無線電視開辦的電視製作培訓班學習劇本寫作和影視製作,後在一系列無線的電視劇集中擔任製作助理和編劇。1982年,王家衛離開無線正式進入電影圈,他先做了近五年的電影編劇。1987年,王家衛為香港新浪潮電影的主將譚家明編寫系列影片“黑幫三部曲”的劇本,結果譚家明只採用了其中的最後一部拍成了《最後勝利》,而其中的第一部就成了1988年王家衛的首部導演作品《旺角卡門》的劇本。王家衛電影的獨特性首先在於他對自己身處的城市和時代有著非常深入的理解,王家衛靠著這些標誌性的元素組合出了一個世紀末的香港,最明顯的例子是《重慶森林》和《墮落天使》(當然你也可以把《東邪西毒》中那片孤寂冷漠的沙漠看作是寓言化了的現代城市,而且《春光乍洩》裡的那種遠在異鄉的無根飄零的感覺也是對香港這個殖民城市在另一個異域時空裡的反照)。當然談到王家衛的電影,你立刻想到的還會有手提攝影機所拍攝的恍惚眩目的晃動鏡頭、不規則的畫面構圖和豔麗但冷漠的色調運用。《重慶森林》裡對快餐化愛情的反諷、《春光乍洩》裡細膩糾纏的感情和《墮落天使》裡金城武為父親做冰激凌的那段戲都讓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