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7月26日發生的大事件

龐氏騙局

在100年前的今天,1920年7月26日(農曆1920年6月11日),傳銷始祖龐氏騙局曝光。1903年,21歲的義大利人查爾斯?龐齊(CarloPonzi或譯龐茲)乘坐的輪船在波士頓登陸。上岸前,他已經賭光了渾身家當,只帶著2.5美元踏上了美國夢之旅。龐齊嘗試過形形色色的工作,可由於他只想不勞而獲,所以一直沒有成功。他曾在一家餐館洗碗端盤,可卻因為偷竊和私吞找零而被開除。1907年,龐齊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成為銀行僱員,但他在那裡中飽私囊,因偽造支票而吃上官司,被判三年監禁。1911年剛出獄後,就在回美國的火車上龐齊捲入一宗人口偷渡案,而在美國蹲了兩年監獄後,才徹底獲得自由。回信券帶來的“新概念”龐奇隨後回到波士頓,隱瞞身份,重新開始生活。他在做進出口貿易的時候,偶然接觸到了回信券。這是一種可在國際間流通的郵政票據:寄信人為了免去回信人的經濟負擔,通常會在信中夾帶一張回信券,人們可以用它在當地郵局兌換郵票。受一戰影響,當時歐洲經濟十分低迷,美國則一度呈上升趨勢。理論上,如果在歐洲用美元兌換當地貨幣購買回信券,再拿到美國來換郵票賣,肯定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但實際上,因為其價格低廉,所以在購買和兌換環節上存在名目繁多的常項支出,其實根本賺不到錢。利用這個理論上存在的事實,龐齊帶著職業騙子的自信,開始向身邊的每一個人遊說:只需要45天,就可以賺到投資額的50%;而3個月,能讓你的投資翻番。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加可靠,1919年,龐齊成立了一家證券交易公司,實際上裡面所有的傢俱和資金都是他從一個叫丹尼爾(J.R.Daniels)的人那裡借來的。最初,只有少數膽大的波士頓人敢把錢交給龐齊,他們領了票據,果然在期滿時領到承諾收入——當然,這些錢都是龐齊貼給他們的。此後一批又一批的投資者慕名而來,龐齊的店前擠滿了人……由於整個“投資”的過程中根本沒有一張回信券出現,所以先投資的人獲得的所謂的“收益”都來自於其他投資者的投資。而龐齊的公司也就靠著這樣一種“老鼠會”的形式逐步擴大。你發明了錢!就這樣,沒過幾個月,龐齊就獲得了超過300萬美元投資。他的名聲大震,被譽為“商業巨鱷”,彷彿成了一個能點石成金的人。就在所有人都把錢投給他的證券公司時,龐齊卻把眼光投向了別處。他開始往波士頓的漢諾威信託銀行(HanoverTrustBank)拼命存錢,目標只有一個,給銀行帶來壓力,迫使其自動轉讓。終於,龐齊成了這家銀行存款最多的客戶,這時只要他把所有存款提出,銀行就會倒閉。1920年夏天,他的目標達到了,龐齊投資300萬美元,成為這家銀行的掌控者。龐齊成了有頭有臉的人物,他大肆購買奢侈品來包裝自己,並僱傭公關威廉?麥克馬斯特(WilliamMcMasters)來幫他樹立正面形象。他有了大批的崇拜者,甚至有人在公開場合向他高呼:“你是最了不起的義大利人!”龐齊回應,“不,哥倫布和馬可尼才是。他們一個發現了美洲大陸,一個發明了無線電。”接著這個人說到,“當然,但是你發明了錢!”負面新聞湧現就在龐齊一帆風順之時,卻有一場出乎意外的官司找上門來了。丹尼爾,那個最初借給龐齊錢的人,說龐齊在回信券交易中欠了他150萬美元,從未有過兌現。透過媒體的報道,人們對他產生了懷疑。波士頓政府方面也開始介入,龐齊大方交出賬本並鎮定地承諾,在接受審查期間他將停止接收投資,但會繼續兌付到期利息。而此時,龐齊開始了另一場陰謀,他向銀行股東提出一項購買方案——花費1000萬美元向政府購買一艘退役商船。龐齊打算把他所得的投資“轉移”到這項新業務中,讓投資者將他們的利潤兌換成此業務的股份,以達到洗錢的目的。只要此舉成功,龐齊的非法經營就會被隱瞞併合法化了。但股東心知肚明,這樣做是要把損失轉嫁到銀行,他們當即否決。大量的負面新聞登上報紙頭條,1920年7月24日,著名的金融分析專家查倫斯?巴倫(ClarenceBarron)在《波士頓郵報》撰寫的調查文章稱:儘管龐齊為投資者兌換了豐厚的回報,但其本人並沒有投資購買回信券,如果這真是賺錢的生意,他為什麼還會去“買”銀行?按照所受投資,龐齊需要購入1600萬張回信券,但實際流通中的回信券總數僅為2.7萬——回信券只是一個噱頭,“投資”的本質根本就是騙局。龐齊的公關麥克馬斯特更是立刻倒戈,直接爆料:“即便是不支付利息,”龐齊的資金缺口也已到200萬美元;他還說到,龐齊本人承認過去兩個月與歐洲沒有任何貿易往來。《波士頓郵報》在1920年8月份繼續跟進,在頭版報道了龐齊曾因偽造支票入獄,以及他在加拿大的種種舊聞。入獄,逐出境在龐齊的光環逐漸消失之時,波士頓政府方面同時也宣告龐齊破產,根據估算其赤字已超過500萬美元。漢諾威信託銀行和龐齊投資的其它5家銀行隨之倒閉。1920年11月,龐齊收到兩份起訴書,共面臨86項指控,最後他與檢方達成協議,承認了其中一份起訴書中的罪名,被判5年監禁。3年半後,龐奇被釋放,馬塞諸塞州緊追不捨,繼續以剩餘罪名起訴他;政府方面意外得知(他們之前都幹什麼去了?),他竟然還不是美國公民——於是他被列為“不受歡迎的外國人”,並多次被驅逐。但他們卻一直沒有抓住龐齊的把柄,這也讓龐齊重獲自由並繼續行騙。1926年,他東窗事發,離境前最後一刻被捕,在被關押7年後終被逐出美國。我是來找麻煩的,我的確也成功了。”離境前龐齊對記者說到。龐齊回到了義大利,繼續他的行騙生涯。不過與在美國的情況不同,龐齊在義大利的行騙所獲甚微,最後他只得前往巴西為一家航空公司工作。二戰時期,他所服務的公司倒閉,龐齊只能淪落到以教英語為生。1948年,龐齊的健康急劇惡化,腦出血導致他半側身體癱瘓,雙目幾近失明。1949年,他懷著騙取蘇聯政府20億美元的“夢想”,最終在一所福利醫院去世。麥道夫詐騙案:典型的龐氏騙局運作龐齊並非是第一個發明“老鼠會式詐騙”的人,但他在上個世紀20年代的高額詐騙案讓美國人領教了其厲害之處。在他之後,類似形式的詐騙仍在繼續吸引眾多盲目的投資。2009年7月,前納斯達克主席伯納德?麥道夫(BernardMadoff)因犯下史上最大詐騙案被判150年監禁。麥道夫曾是華爾街最受人敬重的成功商人,有著良好的從業記錄和信譽。但調查發現,儘管麥道夫的公司有著大量合法的商業活動,但是其運作的核心竟是一個巨大的龐氏騙局:根本沒有所謂的投資,他僅僅是將新投資者的本金交給舊的投資者而已。此案為投資者帶來的實際損失高達180億美元。龐氏騙局是所有金字塔式騙局的始祖,這也包括在中國十分猖獗的傳銷式騙局。任何一種的龐氏騙局得以成功,全部依靠向投資者承諾的“低風險、高回報”。在動盪的金融環境中,傳統商業嚴重受挫,而像龐齊和麥道夫提供的這種表面上安全的投資模式更易受到歡迎。可實際上,這種所謂的投資只是靠“拆東牆、補西牆”來提供利益。雖然有些人可能會受益,但絕大多數人都只能成為別人的墊腳石。但無論設局者如何掩飾,龐氏騙局都逃脫不了幻滅的命運。為了讓每一個階段的投資者都在較短時期內獲得可觀的回報,這意味著整個騙局需要招募更多的人加入金字塔的基底。隨著雪球越滾越大,等到新增資金無法填補缺口之日,就是東窗事發之時。天上不會掉餡餅,只要牢記這句話。任何騙局都只是浮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