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8月16日發生的大事件

美國海軍小威廉·弗雷德裡克·哈爾西逝世

在61年前的今天,1959年8月16日(農曆1959年7月13日),美國海軍小威廉·弗雷德裡克·哈爾西逝世。小威廉·弗雷德裡克·哈爾西(WilliamFrederickHalsey,Jr.,1882年10月30日-1959年8月16日),又譯為海爾賽、豪爾錫美國海軍司令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太平洋地區指揮多次戰役並獲得勝利。因作風勇猛而獲綽號“蠻牛”,因為人隨和而又被稱為“水兵的海軍上將”。是二戰中美軍人氣最高的將領之一,深受部下愛戴。哈爾西於1882年10月30日降生於新澤西。他父親是美國海軍軍官學校1873年級的畢業生。在海軍服役多年,曾被授於海軍上校軍銜。哈爾西的先輩中有許多人與海軍有關,這對他選擇海軍生涯不無影響,中學畢業之後,因為沒有獲得保送資格而未能考入美國海軍學院,只得考入弗吉尼亞大學攻讀醫學。1900年,由於母親再三懇求威廉·麥金萊總統而獲得保送資格,轉而考入美國海軍學院。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平平卻酷愛足球運動。1904年,由於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擴建海軍,需要大批新軍官,哈爾西便提前畢業,到一艘燒煤的戰艦“堪薩斯”號上服役。他雖然只是一個低階軍官,但渴望著在戰爭中大顯身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哈爾西受命指揮“弗魯塞”號驅逐艦。恰巧,未來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也在這艘軍艦上從事海域測量工作,兩人結下了不同尋常的友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哈爾西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一支驅逐艦編隊的指揮官。在作戰中,他顯露出卓越的軍事才幹,受到上級的賞識。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經過海軍情報部的訓練之後,哈爾西海軍中校出任美國駐德國大使館海軍武官。1924年,改任驅逐艦艦長。兩年後升為懷俄明號戰列艦副艦長,晉升為海軍上校。1927年是哈爾西海軍生涯的重要轉折點。哈爾西出任海軍學院雷娜號練習艦艦長,而這個學校的第一個飛行學員大隊,恰巧是以該艦為訓練基地的,這使哈爾西意外地獲得了學習航空知識的機會。他對飛行入了迷,儘管因視力不佳未能獲准參加飛行,但他確信飛機已成為海上作戰艦隊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始鑽研航空部隊如何與水面艦只合同作戰的問題。1935年,哈爾西奉命在彭薩科拉飛行學校受訓之後出任薩拉託加號航空母艦艦長。兩年後調任彭薩科拉飛行學校校長,晉升為海軍少將。1938年,哈爾西出任第2航空母艦分遣艦隊司令,次年改任第1航空母艦特混艦隊司令,旗艦為薩拉託加號。1940年春,升任航空母艦特混艦隊司令,指揮太平洋艦隊所轄的全部航空母艦,晉升為海軍中將。儘管他已進入高階指揮官的行列,但仍對各種新技術深感興趣,併成為某些新技術、新裝置的積極倡導者。因擅長轟炸,被稱為“轟炸機”。同年,太平洋艦隊全部移師珍珠港。1941年隨太平洋局勢不斷升級,美國海軍不斷加強太平洋的海空力量。1941年11月28日,哈爾西率以企業號航母為主的第8特混艦隊為威克島運送海軍陸戰隊飛機。按計劃應在12月7日前返回珍珠港,但因為突遇狂風,延誤了一天,哈爾西和企業號就此逃過一劫。得到珍珠港遭偷襲的訊息後,哈爾西奉命劫擊日本攻擊艦隊(顯然是一個錯誤決定),但大戰剛爆發造成的混亂中一系列似是而非的情報使哈爾西的艦隊向珍珠港以西追擊,這無疑又挽救了哈爾西和企業號,因為若與珍珠港以北的日本攻擊艦隊相遇,哈爾西必死無疑。太平洋戰爭初期,尼米茲出任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後提出的積極防禦、主動出擊的作戰方針,得到哈爾西的堅決支援。1942年1月底,哈爾西率企業號、約克城號航空母艦特混艦隊先後對日軍佔領的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群島實施了戰術突襲,2月底對日軍佔領的威克島進行了突襲。這些戰術勝利只能為美軍太平洋戰爭初期整體潰敗中取得一點點戰略平衡。1942年4月,哈爾西和企業號為空襲東京的大黃蜂號護航,1942年4月18日杜立特率16架B-25從大黃蜂號航母起飛,空襲東京成功。哈爾西名聲大震,但5月初珊瑚海戰役發生之時,哈爾西正在趕往戰區的途中。在隨後的中途島戰役之前,哈爾西因患面板病而被迫住院治療。沒有參加珊瑚海海戰和中途島戰役是哈爾西引為遺憾的。1942年10月中旬,瓜達卡納爾島戰事對美軍極為不利,尼米茲任命哈爾西為南太平洋戰區最高司令(兼第3艦隊司令),指揮該區的盟國陸海空三軍,以扭轉戰局。10月24日,日軍總攻開始,登陸美軍則頑強據守,多次擊退日軍的進攻。26日,哈爾西所轄的第16特混艦隊和第17特混艦隊與日本聯合艦隊在聖克魯斯島海域交戰,美國海軍遭到戰術性失利,大黃蜂號戰沉,企業號重傷,日本則有2艘航空母艦受創並損失100架飛機,但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認為瓜島總的形勢並非不利。哈爾西在11月8日視察亨德森機場時,提出“殺死日本佬!殺死日本佬!殺死更多的日本佬!”的口號以鼓舞守軍。在瓜島隨後的一系列消耗戰中,美軍漸漸佔據了上風。1943年2月,瓜島日軍被迫撤離。羅斯福總統為瓜島戰役的勝利而向哈爾西發出”賀電。哈爾西隨後晉升為海軍上將。此後,日軍在哈爾西的戰區接連受挫。就在這時,太平洋艦隊情報處破譯了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將飛抵布干維爾島視察的情報。4月18日,哈爾西奉命組織這次“復仇”伏擊行動,並最終擊落山本座機。1943年5月,盟國決定從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同時向日軍發起進攻。哈爾西奉命組織指揮索羅門群島戰役。第3艦隊已經得到加強,共有6艘航空母艦(艦載機540餘架)、2艘戰列艦、49艘巡洋艦和驅逐艦,還配屬有海軍陸戰隊。6月30日,哈爾西部在新喬治亞島實施登陸作戰,遭到日本守軍的激烈抵抗。8月25日,美軍攻克該島,殲敵約9000人。根據預定計劃,哈爾西的攻擊目標將是科隆班格拉島。該島有1萬日軍嚴密設防,強攻不僅會造成重大傷亡,而且將使作戰曠日持久,因此,哈爾西決定對該島圍而不攻,越過該島而攻取韋拉拉維拉島,為後來尼米茲提出“越島作戰”提供了成功的先例。在布干維爾島登陸作戰之前,哈爾西奉命將一些艦船和部隊調給組織指揮吉爾伯特群島戰役的斯普魯恩斯,因而必須考慮以奇制勝。1943年11月1日,哈爾西以數處佯攻吸引日軍主力卻在該島不便登陸的西海岸登陸成功,令日軍震驚不已。但哈爾西所轄特混艦隊遠在後方補充燃料、彈藥,而日本的艦隊得到6艘重型巡洋艦的加強,使哈爾西面臨最危急的時刻。哈爾西於1943年11月5日在沒有足夠的水面艦只護航的情況下出動他的2艘航空母艦,艦載機炸壞停在拉包爾的日本6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古賀峰一匆忙將重型巡洋艦撤走。布干維爾島爭奪戰直到次年3月才結束。索羅門群島戰役之後,美軍正式劃分中太平洋戰區和西南太平洋戰區的轄區和任務。作為南太平洋戰區最高司令的哈爾西在作戰方面歸麥克阿瑟指揮,而作為第3艦隊司令的哈爾西則歸尼米茲領導,這就難免產生摩擦。到1944年6月,哈爾西的第3艦隊已非當初可比,發展成為擁有4個航空母艦群(12艘航空母艦)共500餘艘艦船的艦隊。尼米茲和哈爾西都主張繞過加羅林群島直接進攻菲律賓,但未被採納。8月,哈爾西率第3艦隊進攻加羅林群島,擊毀日軍480架飛機、約100艘艦船。在發現菲律賓沿海防務空虛之後,哈爾西力主直接進攻菲律賓,這才得到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批准。1944年10月,由尼米茲控制的哈爾西第3艦隊和由麥克阿瑟指揮的金凱德第7艦隊進入菲律賓海域,日本艦隊為反擊美軍而編組為南方艦隊、中央艦隊和北方艦隊,共4艘航空母艦、9艘戰列艦。19艘巡洋艦和33艘驅逐艦,另有600餘架飛機。日本計劃先以北方艦隊的航空母艦誘使第3艦隊遠離萊特灣北上,然後以中央艦隊穿過聖貝納迪諾海峽,與南方艦隊合擊萊特灣,摧毀美軍登陸場。有關情報表明,中央艦隊將最先抵達萊特灣。哈爾西親率3支特混艦隊封鎖聖貝納迪諾海峽。10月24日,哈爾西向中央艦隊猛攻,而在接到中央艦隊已經潰逃的不確情報後即決定攻擊北方艦隊的航空母艦,與此同時,下令編組第34特混艦隊封鎖海峽卻沒有派出。是日夜晚,中央艦隊駛越聖貝納迪諾海峽。25日拂曉,當金凱德的主力痛擊南方艦隊時,斯普拉格的護航航空母艦特混艦隊卻遭到中央艦隊的襲擊。哈爾西在擊沉北方艦隊的2艘航空母艦(另外2艘隨後也被擊沉)後,又被尼米茲的內容有誤的電報召回。結果是雙方都失去了戰機,日軍損失4艘航空母艦、3艘戰列艦、11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和600架飛機。哈爾西的指揮仍遭到激烈批評,但金和尼米茲都不以為然,總是以此役的戰果為其辯解。哈爾西在菲律賓戰役結束後榮獲第3枚優異服務勳章。1945年後,哈爾西率部支援硫磺島和沖繩島的登陸。隨後在海上,除神風外,哈爾西已找不到什麼對手。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投降儀式於9月2日在哈爾西的旗艦“密蘇里號”戰列艦舉行。兩個月後,哈爾西率部回到舊金山。12月,哈爾西晉升為海軍五星上將。1947年,哈爾西退役,並出版了《哈爾西海軍上將的故事》。1959年8月16日,哈爾西在美國舊金山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