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9月5日發生的大事件

紅衛兵大串連

在54年前的今天,1966年9月5日(農曆1966年7月21日),紅衛兵大串連。紅衛兵在天安門廣場跳“忠字舞”。“忠”,即忠於領袖毛澤東“文化大革命”剛開始時參加串連的主要是各地去北京的上訪人員以及去各地幫助“破四舊”的北京的紅衛兵。當時,中央表示支援全國各地的學生到北京交流革命經驗,也支援北京學生到各地去進行革命串連。9月5日的《通知》發表後,全國性的大串連活動迅速發展起來。串連中所需車旅費、生活費全部由國家開支。隨著串連人數的增多,交通日益擁擠不堪。在這種情況下,不少青年學生自動組織了“長征隊”,步行進行串連。10月2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紅衛兵不怕遠征難》的社論,讚揚紅衛兵步行串連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創舉。在大串連中,部分學生在各地建立了聯絡站,衝擊黨政軍機關,揪鬥“走資派”,破壞名勝古蹟。一些學生借串連之際探親訪友,遊山玩水。大串連規模日益擴大,發展到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群眾也進行串連。全國大串連使地方各級黨政機構逐漸陷入癱瘓、半癱瘓狀態,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妨礙了正常的生產和交通運輸秩序。1966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又發出《關於革命師生進行革命串連問題的通知》,決定從11月21日起到次年春暖季節一律暫停來北京和到各地進行串連。並說毛澤東支援步行串連,先進行試點,取得經驗,為來年徒步大串連作好準備。12月1日又發出補充通知,重申暫停乘坐交通工具進行串連。12月20日前必須返回原地,12月21日起,不再實行免費。1967年2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革命師生和紅衛兵進行步行串連問題的通知》,要求外出步行串連的應當回到本地本學校去,全國停止長途步行串連。同年3月19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停止全國大串連的通知》,取消原定的當年春暖後進行大串連的計劃,全國大串連逐漸停止。1966年8月18日,林彪在“慶祝文化革命大會”上發表講話,號召紅衛兵“大破一切剝削階級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即所謂“破四舊”紅衛兵搗毀寺廟批鬥和尚個人崇拜風靡全國。這個軍人用全身掛滿毛澤東像章來表達自己的虔誠延伸閱讀:紅衛兵大串聯的回憶與思考延伸閱讀:紅衛兵大串聯的回憶與思考發生在一九六六年秋天至一九六七年春季的那場紅衛兵大串連活動,距今己有四十多年的時間了,那場活動雖然時間短暫,但卻使我們這些參與者記憶憂新,好像剛剛過去不久。大概是年令的原因和那段歷史對我們的震撼太大,那場活動總是在我們的思緒中魂牽夢縈,有著不解的情結。關於那段歷史和那場運動現在史料不多,一些文人墨客好像也不願意回憶那段辛楚的往事,很少有人提及它。但那場運動無論是規模的宏大和參入人數的眾多,還是形式的怪異,絕對是空前的,是史無前例的。用現在羅格先生形容北京奧運會的話說,是無以倫比的。一九六六年九月五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領導小組(中央文革領導小組當時實際上是中央最高權力機構)發出[關於組織外地革命師生代表來北京參觀文化大革命運動]的通知。全國紅衛兵大串連拉開序幕。六六年十月一日至十一月二十五日,在不到六十天的時間裡,毛澤東主席以在天安門城樓或者是乘敞蓬車檢閱的方式,先後八次檢閱了全國各地進京的紅衛兵代表,(我本人就是被毛主席第八次檢閱的紅衛兵代表)每次檢閱的規模都在一百五十萬人以上。隨之,全國大規模的紅衛兵大串連活動全面展開。據有關人士估算,當時全國有紅衛兵大約在一億五千萬人左右,除少數消遙派和個別"地.富.反.壞.右份子"的子女不能參加大串連的活動外,全國絕大部分紅衛兵都參加了大串連活動。一億五千萬人的大串連活動,可見規模是多麼宏大,場景是多麼壯觀,實屬世界人類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壯舉。紅衛兵串連的方式主要是自由組隊,以徒步串連為主。師生自願組合,每個隊人數不等,有的三五人,有的十幾人,多則幾十人,一般不會超過上百人。在毛主席關於"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最髙指示的指引下,為了學習和發揚紅軍長征的精神,每個串連隊都把自己命名為'長征隊',並且冠以一個非常革命,非常響亮的名子,比如像[捍衛毛澤東思想長征隊][不怕苦長征隊][硬骨頭長征隊][東方紅長征隊],等等,全國有多少個紅衛兵長征隊的隊名,誰也說不清楚,總而言之是隊名越響亮越好,越革命越好。六六年秋冬的中華大地,寒風陣陣,寒意襲人。文化大革命的主力軍紅衛兵小將們高舉著鮮紅的長征隊隊旗,身背小揹包,手捧紅寶書(毛主席語錄)高唱著革命歌曲,走出教室,走出校門,走進田野,走進鄉村,走進工廠,走進都市,走進紅色革命聖地。到這些廣闊的天地裡去經風雨,見世面。在全國所有的公路和鐵路,甚至是鄉間田野的羊腸小道上,紅衛兵長征隊串流不息,一隊接一隊,到處都是紅衛兵的身影。紅旗飄,紅歌謠,紅寶書,紅袖標,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祖國山河是一片紅色的海洋。全國各地各級領導都把接待紅衛兵大串連作為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省.地.縣和鄉鎮(那時稱為人民公社)乃自自然村(生產隊)層層都設立紅衛兵接待站,抽調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認真安排好紅衛兵的衣食住行。各級領導絲毫不敢馬唬,不敢怠慢,否則就會遭批鬥。那時,紅衛兵不管走到哪裡,吃.住.和乘車(不管是汽車.火車和輪船)都是免費的,如果吃飯你自覺要付錢,每歺也只收一角錢,半斤糧票。還有的只寫個欠條就可以了。大串聯結束後,這些欠條由各地郵寄到了學校,但那時學校派性鬥爭激烈,處於無政府主義狀態,有些學生根本就不在學校,這些欠條無人理睬,不了了之。所以有些聰明的紅衛兵分文不帶,走遍了全中國。紅衛兵走到哪裡就在哪裡鬧革命,書寫革命標語,散發自刻自印的革命傳單是紅衛兵的主要革命活動。那時各地的街頭和一些大型公共場所都搭建一些專欄,專供紅衛兵張貼標語和大字報。革命的標語遍地是,革命的傳單滿天飛是那個時代的最大亮點。比如像[誓死捍衛以毛主席為首的無產階級司令部],[徹底打倒劉鄧資產階級司令部],[堅決打倒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無產階級專政萬歲],[永遠忠於偉大領袖毛主席],[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等等,是當時最革命.最響亮的口號。那時的革命口號可能有上千條.過萬條,誰也數不清,誰也記不全。在那個革命浪潮高漲,革命氣勢如火如荼的特殊年代,在毛主席關於[共產黨員要經風雨見世面],[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以及[要鬥私批修]等一系列最高指示的指引下,在毛主席的接班人,林彪付統帥關於[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做毛主席的好學生]偉大號召感召下,千千萬萬的紅衛兵,個個都爭做革命的闖將,不怕苦不怕死的英雄。人人都爭當[鬥私批修][學習雷鋒]的模範。人們都自覺或不自覺的溶入了這個革命的大熔爐,去熔練自己,改造自己。在紅衛兵大串連的隊伍中,除了少數老師的年令稍大一些外,學生的年令一般都在二十歲左右,年令最小的就是[老三屆]中的最後一屆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他(她)們是六五年九月進初中,還沒讀上一年書,就開始了文化大革命,也加入了紅衛兵大串連活動。他們中年令最小的只有十二.三歲,也跟著他們的大哥哥.大姐姐們一起,身背大揹包,漫步在紅衛兵長征大串連的洪流中。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孩子,要連續徒步行走上千裡,他(她)們付出了多少艱辛和困苦,是可想而知的。有許多學生,腳走得滿是血泡,不叫一聲痛,晚上用熱水泡一泡腳,用小針把血泡刺穿,敷一點藥,第二天堅持上路同行,有的同學生病,感冒發燒,實在走不動,就只好派同學留下來,陪他一起治病,稍有好轉,就立即想辦法乘車趕上自己的隊伍,繼續前行。有多少次,一些好心的汽車司機,特別是解放軍的軍車司機叔叔,(那時,紅衛兵小將都稱解放軍為解放軍叔叔),看到這些學生娃娃走得實在可憐,主動把車停下來,要他們上車,帶他們一段路,都遭到同學們婉言謝絕。他(她)們堅持要發揚紅軍不怕苦,不怕累的長征精神,走完紅衛兵自己的長征路。紅衛兵大串連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參觀紅色革命聖地。所以前往首都北京和毛主席的故鄉韶山,以及紅色革命聖地井崗山,瑞金,遵義,延安等地的長征隊特別多。有許多長征隊最初制定的行軍路線,就是沿著當年紅軍長征的路線進行革命大串連。所以在通往這些革命聖地的各條公路和鐵路上的紅衛兵最多,長征隊一支接一支,幾乎是連成-條紅色的長龍,景色十分壯觀。在各個紅色革命聖地,更是人滿為患。到處是臨時搭建的接待站和食堂,每天要接待成千上萬的紅衛兵。當年毛主席故鄉韶山每天進出參觀的紅衛兵人數達三萬人次以上,把一個小小的韶山沖擠得水洩不通,因為人太多,食堂太少,許多紅衛兵一天吃不到一頓飯,只好買餅乾充飢。(當年我在韶山沖住了三天,只吃了兩頓飯)儘管這樣,紅衛兵小將們依然是意氣奮發,鬥志昂揚,到處參觀學習。即使有少數人有怨氣,也不敢公開發洩。一九六七年二月八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文革領導小組發出[緊急通知],要求所有串聯的紅衛兵停止革命大串連,立即返校復課鬧革命。那個時代,黨中央的號令是至高無上的。一接到通知,幾千萬徒步串聯的紅衛兵立即停止徒步串連,就地改乘汽車.火車和輪船,返回家鄉和學校。幾千萬學生的輸送,這無疑給當時貧乏落後的全國各地的交通運輸部門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壓力。特別是江西.湖南.貴州.陝西等省,是紅衛兵較集中的地方,壓力更大。許多汽車站.火車站是人山人海。在獵獵的寒風中,學生們排著數里長的長隊,等候著分發給他們的車票。有些火車站根本就不需要買票,只要憑學生證就可以直接上車。各個車箱裡更是擠得水洩不通,連個挪腳的地方都沒有。有許多學生被擠在側所和洗手間裡,一蹲就是幾十個小時(因為那時火車速度太慢)。這種場景和今天的春運大潮十分相似。紅衛兵大串聯只不過六.七個月的時間,在人類歷史的歲月中,是短暫的一瞬間。但這段歷史留給我們這-代人的記憶是刻骨銘心的。關於那段歷史,我不知道是值得紀念和珍藏,還是痛心疾首不堪回首,總是迷迷茫茫。本應該聽到的是在教室的課堂上朗朗的讀書聲,卻被瘋狂吶喊的囗號聲所淹沒。本應該是"X十y"方程式求解的數學作業,卻變成了把人名倒掛"打勾打X"鋪天蓋地的大字報和大標語。本應該是莘莘學子走進科學技術殿堂的求學之路,卻變成了走進沙漠.走進荒原.到"廣闊天地裡去經風雨.見世面"的徒步革命大串連。這一切似乎不可思議,不少青年人覺得荒唐可笑。但這就是歷史,是一代人不可抗拒.無法改變的歷史事實。回顧這段歷史,有人說是災難,也有人說是財富,還有人說災難也是財富,我想都有其道理吧!我不想妄加評論這段歷史,只是想如實的把它展現給我們的後代,讓他們記住歷史,以史為鑑吧!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處書記們在集體接受批鬥紅衛兵以“破四舊”的名義四處修改路名,焚燒圖書,搗毀文物,抄家侮人,衝擊黨政機關。北京外國使館聚集的街道東交民巷一度被更名為“反帝路”故宮被紅衛兵改為“血淚宮”大量書籍被撕毀1966年8月清華大學紅衛兵在砸毀牌坊上的“清華園”題字外地紅衛兵徒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