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9月9日發生的大事件

毛澤東逝世

在44年前的今天,1976年9月9日(農曆1976年8月16日),毛澤東逝世:全世界僅一個國家不聞不問。北京各界人士前往人民大會堂向毛澤東遺體告別追悼大會會場1976年9月9日(距今已43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名譽主席毛澤東,今日零時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中央軍委為此聯合發出《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報告了這一噩耗,並高度評價毛澤東是“我黨我軍我國各族人民敬愛的偉大領袖,國際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被壓迫人民的偉大導師”。毛澤東,字潤之,生於1893年,湖南湘潭人。早年在湖南第一師範讀書。參加過五四運動,並主編《湘江評論》。1920年籌建長沙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參加中共一大。1923年中共三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27年中共五大,當選候補中央委員。同年領導秋收起義,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8年與朱德的部隊會師,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1931年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1933年1月,補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他先後率紅軍粉碎了國民黨政府軍一、二、三次“圍剿”。1935年1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他指揮紅軍勝利完成了長征。1936年12月,他當選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抗日戰爭中,他提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持久戰的理論,為抗戰勝利作出貢獻。1938年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他批評了王明的右傾投降路線。1942年他開展了延安整風運動,1943年3月被選為中共中央主席。在抗戰時期,他的領導地位日益鞏固,他的思想在黨內逐步佔居主導地位。從1945年七屆一中全會起,他一直擔任中共中央主席。1946全面內戰爆發後,他指揮解放軍擊敗調蔣介石的數百萬軍隊,解放了中國大陸。1949年9月,在第一屆政協會議上他當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領導了國家經濟的恢復、對工商業和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農業合作化。1954年主持制定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並在一屆人大上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1958年,他發起“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兩年後,國家經濟陷入困境。他不再擔任共和國主席,表示退居二線。1959年,他發動了對彭德懷的批判。1966年,他發動了席捲全國的政治運動--文化大革命,在“文革”期間,對他的個人崇拜達到頂峰。毛澤東一生致力於推行中國式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致力了中國革命。遵義會議後他力挽證瀾,挽救了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運籌惟幄,建立了共和國。同日,新華社播發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委《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告人民書》說:“中國人民的一切勝利,都是毛主席領導下取得的,都是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毛澤東思想的光輝,將永遠照耀著中國人民前進的道路。”《告人民書》還說:“毛澤東主席的逝世,對我黨我軍和我國各族人民,對國際無產階級和各國革命人民,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18日,毛澤東追悼會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北京百萬群眾參加。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華國鋒在毛澤東追悼大會上致悼詞。左為中共中央副主席葉劍英1976年9月18日,北京百萬市民和人民解放軍官兵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毛澤東追悼大會毛澤東遺容聯合國總部為毛澤東逝世下半旗致哀1913年,在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求學時的毛澤東1919年5月,湖南省立第一師範湘潭學友會合影。二排左三為毛澤東。毛澤東和機要秘書張玉鳳毛澤東接見的最後一位外賓是巴基斯坦總理布托延伸閱讀:毛澤東逝世,全世界僅一個國家不聞不問延伸閱讀:毛澤東逝世,全世界僅一個國家不聞不問1976年9月9日下午4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以萬分悲痛的心情對外宣佈,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偉大導師毛澤東主席於當天凌晨0時10分在北京逝世。訊息公佈後的15分鐘內,包括路透社、美聯社和法新社在內的世界主要通訊社便報道了毛澤東逝世的新聞。世界各國政府、各國際組織也紛紛對此做出反應。但就在聯合國降半旗、各國政要發唁電悼念時,有一個國家卻顯得異常地平靜。53個國家降下半旗各國領袖給予高度評價毛澤東逝世後,世界各地對他的讚揚和哀悼如潮水般湧來。曾有記者這樣寫道:“9月9日下午4時這一悲痛時刻,似乎地球也停止了轉動。”在他逝世後的10天裡,共有123個國家的政府和首腦向中國政府發來了唁電或唁函,105個國家的領導人或他們的代表到中國使館弔唁,53個國家降半旗致哀,許多國際機構和國際會議上也開展了悼念活動。聯合國總部以歷史上罕見地快速度在毛澤東逝世的當天就降半旗致哀。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在聯合國全體大會上發言時盛讚毛澤東的豐功偉績:“毛主席是一位偉大的政治思想家、哲學家和詩人”,“他實現自己理想的勇氣和決心將繼續鼓勵今後的世世代代。”聯合國大會主席高度評價毛澤東是“我們時代最英雄的人物”,“他改變了世界歷史的程序”。毛澤東逝世後,絕大部分發達國家的政府都給了毛澤東極高的評價。美國總統福特在9日的唁電中稱讚毛澤東的著作給人類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認為“毛主席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位巨人,他對歷史的影響將遠遠超出中國的國界。”國務卿基辛格以他特有的風格說:“我的孩子們談到流行音樂歌手身上有一種‘顫流’,我承認我自己對此渾然不覺。但是毛澤東卻發出了力量、權力和意志的‘顫流’。”聯邦德國總理施密特對毛澤東也讚賞有加,他稱“毛澤東主席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創造者之一,是給中國人民指出走向新的未來的道路的人。”澳大利亞總理弗雷澤認為,“新興的中國就是他永久的紀念碑”。多國領袖想赴華參加追悼會美政要在華盛頓弔唁毛澤東逝世後不久,中共中央對外宣佈:“不準備邀請外國政府、兄弟黨和友好人士派代表團或代表來華弔唁。”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國家的領導人提出要來參加毛澤東主席的追悼會。美國對弔唁毛澤東也好像特別上心,國務卿基辛格,副國務卿哈比卜,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斯考克羅夫特,前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布什,參議院民主共和兩黨領袖等都一撥一撥地前往位於華盛頓的中國駐美國聯絡處哀悼。在其他國家的中國駐外使領館,弔唁的人也絡繹不絕。在日本,毛澤東逝世後兩天內就有1700多位各界人士到中國大使館弔唁。日本還有一位從1967年開始就收聽北京電臺廣播的朋友,他每年都把他在五月裡親自採制的茶葉寄給毛澤東。在得知毛澤東逝世的訊息後,他又帶來茶葉委託大使館轉交給毛澤東的家人,以寄託哀思。義大利和西班牙的許多友好人士是帶著全家老少來中國大使館弔唁的,其中不少父母在毛澤東遺像面前給孩子們講述毛主席的生平和中國歷史,許多剛學會寫字的兒童在弔唁簿上寫上了自己的名字。朝鮮全國哀悼停止娛樂活動埃塞舉行10萬人遊行許多發展中國家對毛澤東的逝世表現出了更大的悲痛。毛澤東逝世的訊息傳到朝鮮後,朝鮮黨政領導機關決定9月10日到18日為全國哀悼期,並規定18日全國停止一切娛樂體育活動。18日下午4時,當中國隆重舉行毛澤東主席追悼大會時,朝鮮舉國上下也就地肅立三分鐘致哀。哀悼期間,朝鮮各黨政機關的幹部、群眾團體的代表、工人、農民、人民軍官兵、青年學生共一萬多人到中國大使館弔唁,中國駐朝鮮大使館共收到朝鮮各界發來的唁電、唁函5200餘封。在中美洲的牙買加,一位沒有留下姓名的黑人農民從百里以外的農村趕到中國駐牙買加大使館,他送上了一束新鮮野花默默悼念毛澤東主席。還有很多前往弔唁的人一邊痛哭一邊唱著國際歌,悲痛欲絕。在法國、聯邦德國、衣索比亞、巴基斯坦、斯里蘭卡以及剛果等國,各界人士舉行了各種形式的遊行。在毛澤東逝世的當晚,聯邦德國的一些馬列主義組織就分別在幾個城市舉行了火炬遊行。遊行人群打著寫有“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光榮永遠屬於毛澤東同志!”“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萬歲!”等大標語,高舉火把,抬著用黑紗和鮮花簇圍著的毛澤東遺像在大街上緩步前行。衣索比亞藉著紀念“革命日”兩週年的機會,發動了有10萬人參加的紀念毛澤東大遊行,是所有國家中游行規模最大的。9月11日,法國各界人士1萬多人開始遊行,遊行隊伍在巴黎公社社員牆前舉行了追悼毛澤東的儀式。剛果政府不但組織了遊行,而且還決定今後每年將在毛澤東逝世週年紀念日舉行正式紀念活動。在巴基斯坦歷史文化名城拉合爾,八百名工人組織了哀悼遊行。由於找不到巨幅的毛澤東畫像,巴基斯坦著名畫家馬哈茂德·巴特便連續工作六個小時繪製了一幅,並放在遊行隊伍的最前面。蘇聯官方低調報道張國燾回應:時代變了世界上唯一對毛澤東逝世“不聞不問”的大國是蘇聯。就在聯合國降半旗、各國政要發唁電、多國群眾遊行悼念毛澤東這位偉人時,蘇聯卻顯得異常地平靜。莫斯科的眾多報紙甚至都沒有報道毛澤東逝世的訊息。蘇聯的《訊息報》也只在倒數第二版的一個角落裡發了一則寥寥數行的報道。而在蘇聯的另一份重要報紙《真理報》上卻出現了針對中國的威脅性文章,文章稱在毛澤東逝世後,如果中國不在一個月內採取與蘇聯和解的政策,那麼蘇聯有可能採取某些“不可逆轉的決定”。其實在蘇聯的普通民眾中有許多人,尤其是一些曾在中國工作過的人,對毛澤東這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領袖懷有深深的敬意,但在當時中蘇交惡的政治環境下,他們無法公開表達自己對毛澤東的哀思。毛主席逝世的訊息傳到加拿大後,旅居多倫多的原中共領導人張國燾被問及如何評判昔日的對手之死時,他只是淡淡地說:“我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本文綜合環球時報、人民網、人民日報等內容。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參加中共一大時的青年毛澤東1933年在江西革命根據地貧農井岡山時期的毛澤東與警衛員合影毛澤東和蔣介石等合影毛澤東手書在延安同工作人員打乒乓球1949年9月30日邀請愛國人士同遊天壇和竺可楨等科學家親切交談接見新疆維吾爾族老農在成都考察工業在北京和亞、非、拉美朋友在一起。會見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接見工人代表王進喜和斯大林在一起1960年7月23日,毛澤東接見全國文藝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會代表老舍(右1)、梅蘭芳(右2)、田漢(右3)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接替赫魯曉夫出任蘇共中央總書記。1964年11月,周恩來率中國黨政代表團到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47週年紀念活動。其間,與蘇共新領導就改善中蘇關係進行了接觸,未取得任何進展。圖為周恩來回到北京1968年10月13日至31日,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擴大)在北京舉行。會議透過了《關於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罪行的調查報告》,永遠開除劉少奇黨籍,撤銷其黨內外一切職務。圖為毛澤東和林彪在八屆十二中全會(擴大)上1970年10月,毛澤東會見美國記者、作家埃德加-斯諾,向他表達了歡迎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的意願。圖為10月1日毛澤東與斯諾(左1)在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1961年在上海孫中山故居會見宋慶齡1966年8月18日毛澤東佩戴紅衛兵袖章,在北京城樓首次檢閱紅衛兵,從此紅衛兵組織風靡全國1972年9月29日,中日兩國代表在北京簽署聯合宣告,宣佈從即日起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9月27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來訪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中)、外務大臣大平正芳(右)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發表了《中美聯合公報》。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來訪的尼克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4年9月21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西藏自治區代表達賴喇嘛-丹增嘉措(右)和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1955年9月27日,在北京懷仁堂舉行授銜、授勳典禮。圖為毛澤東向朱德元帥授勳。50年代,毛澤東在舞會上1957年7月21日,毛澤東在青島第二海水浴場與烏蘭夫(右4)、劉瀾濤(右1)、舒同(右3)等一起交談。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尼-謝-赫魯曉夫(左2)應邀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10週年慶典1959年,毛澤東回到闊別32年的故鄉湖南韶鄉毛澤東在中南海看機關幹部鍊鋼1958年8月,毛澤東視察河南新鄉七里營人民公社,指出這是中國農村的方向1958年5月25日,毛澤東帶領出席中共八屆二次會議的全體中央委員到北京十三陵水庫工地勞動1957年10月,毛澤東在上海國棉一廠看大字報,瞭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