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中國(揭陽)國際玉器節
2001年10月21日(農曆2001年9月5日),第一屆中國(揭陽)國際玉器節。“亞洲玉都——揭陽”獲中國玉器“百花獎”“亞洲玉都——揭陽”揭牌。記者瞭解到了振奮人心的訊息:已停辦達十年的中國“珠寶、首飾、玉器百花獎”重出江湖,將在這次玉器節上恢復評選,隨著“亞洲玉都——揭陽”的揭牌,揭陽將成為中國玉器鑑定、檢測、評選以及玉器專業人才的集中地,揭陽將有望成為全國玉器的“標準制定者”。停辦十年的中國玉器“百花獎”評選重現據第四屆(中國揭陽)國際玉器節組委會副主任、揭陽市東山區管委會主任方振元介紹,玉器節期間舉辦的中國玉器“百花獎”評選活動,將吸引海內外玉器界的廣泛關注,目前已有250多件玉器擺件、掛件精品報名參與評選。此項活動是國內玉器界最高大賽,也是本屆玉器節的最大亮點。中國“珠寶、首飾、玉器百花獎”評選活動已停辦達十年之久。近十幾年來,全國各地尤其是陽美玉器不斷湧現出一大批珠寶、首飾玉器傳世佳作,一部分可納入我國寶玉石文化藝術寶庫。為進一步促進和推動我國珠寶首飾玉器行業的創新和發展,經國家有關權威部門研究決定,今年起將恢復舉辦中國“珠寶、首飾、玉器百花獎”評選活動。璀璨奪目的玉器精品彙集陽美,將讓市民近距離感受悠久燦爛、博大精深的玉器文化,領略玉器精品的迷人風采。陽美玉器產業叢集化發展陽美村玉器生產、加工企業林立,遍佈全村各個角落,已形成一個產業叢集,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良好發展景象。市場規模宏大,管理規範,陽美已奠定了作為全國乃至亞洲最高檔、最大型、最集中的高檔翡翠生產、加工基地和貿易集散中心的龍頭地位。據瞭解,揭陽市重視發展陽美玉器產業,經過十多年來的精心規劃和因勢利導,已形成良好的發展格局。毗鄰陽美村的喬西、喬東、喬南古喬三村依託地緣和部分村民歷來就有從事玉器生產、加工與貿易的傳統優勢,率先發展玉器產業。在翡翠玉器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從俄羅斯、新疆、青海、遼寧、河南等地購來白玉胚料,製成各種各樣的白玉產品進行銷售,規模日益擴大。琢玉一年琢出一百億元,佔了全國同行業總產值的20%!憑此業績,粵東古邑揭陽市將“中國玉都”的稱號收入囊中。記者近日從揭陽市獲悉,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已批准授予揭陽市“中國玉都”的榮譽稱號。七成緬甸玉石銷往陽美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部,潮汕平原中部,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玉器產業發展歷史悠久,至今已有100多年曆史。據介紹,揭陽市玉器產業主要集中在東山區,其中以陽美村最為著名。據介紹,陽美村民自清朝末年開始發展玉器加工業,少部分農民農閒時從事玉器小買賣、加工舊玉器賺取工錢。至改革開放後,玉器加工經營產業得以蓬勃發展,當地湧現出一批採玉、鋸玉、雕玉、賞玉、鑑玉以及營銷商等專業技術人才。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產自緬甸的中高檔玉石有70%流向陽美。目前,全村700多戶3000多人,有95%的村民從事設計、加工、生產、營銷玉器。“鬼斧神工”化腐朽為神奇陽美並不產玉,何以能成為聲名遠播的“玉都”呢?當地人認為,陽美的成功在於技術與經營的開放。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對此,當地人稱“玉醫”的工藝美術師林潮明就深有體會。一根橫截面僅指頭大小、長約一米的亂紋“廢”玉料,購進時僅80多萬元,經加工售價竟可達上千萬元!林潮明向記者講述了一段玉醫“點石為金”的故事。有一次玉商購進了一塊玉料,整條深綠色的玉料色彩高貴端莊,美中不足的是,玉料上有許多線狀的黑色瑕疵,玉料的價值因此大打折扣。“這樣的玉料,在香港也許只能作為廢玉來處理。”林師傅說。然而在陽美村,玉商將這塊廢玉料公開擺了出來,讓當地的“玉醫”們都來出主意。最終確定的方案是將玉料鋸短,雕成“盤龍柱”,“黑線”在圖案的雕刻中剔除掉。果真,玉匠將玉料鋸成10多段,雕成精緻的蛟龍騰飛圖案,“黑線”也被剷除得一乾二淨,每段“盤龍柱”價值達近百萬元。當地人說,陽美的雕玉師傅不靠保密,而是靠硬功夫賺錢。當地政府介紹,目前揭陽市玉器生產、加工、貿易企業5978家,從業人員13.5萬人,2004年珠寶首飾玉器工業總產值107.2億元,約佔全國同行業工業總產值20%,出口創匯2.4585億美元。歷屆廣場圖片2007年10月21日第六屆中國(揭陽)國際玉器節2008年10月21日第七屆中國(揭陽)國際玉器節2009年10月21日第八屆中國(揭陽)國際玉器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