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80%的國營企業如期完成第一輪承包合同
在29年前的今天,1991年1月25日(農曆1990年12月10日),全國80%的國營企業如期完成第一輪承包合同。1991年1月25日,《人民日報》報道:全國80%的國營企業如期完成第一輪承包合同。在1987年開始的國營企業第一輪承包期間,國家財政收入平均每年增加二百多億元,其中90%是實行承包的企業提供的。目前各地已進入第二輪承包。按“大穩定、小調整”的方針改變了上一輪承包以上年或前幾年平均數作為承包基數的做法,採用資金利用率計演算法、效益平均法、基數滾動法等靈活多樣的方式確定承包基數,既保證國家財政收入,又利於搞活企業。為改變承包者的短期行為,新的承包合同書上都明確了以利潤為主的效益指標,以技術改造為主的企業後勁指標,以提高企業素質為主的企業管理指標,進一步強化了企業約束機制。針對經營者與職工的矛盾,健全了職工民主測評、分配公開和民主審議的制度,並達成經營者與職工代表大會互相監督互相激勵的“雙保合同”,形成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合力經營的“利益共同體”。還有一些城市開始進行“稅利分流、稅後承包”的試點。愛德華·阿姆夫羅西耶維奇·謝瓦爾德納澤(1928.1.25-)喬治亞前總統,蘇聯前外交部長。1928年1月25日出生於喬治亞黑海沿岸的一個教師家庭,喬治亞人。18歲出任共青團庫塔伊西區委部長,後任區委第二書記。1957年任喬治亞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1961年後任喬治亞共產黨姆茨赫塔區委第一書記、第比利斯市五一區黨委第一書記。1964年任喬治亞內務部第一副部長,1965年至1972年任部長。1972年當選為喬治亞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1976年謝瓦爾德納澤當選蘇共中央委員。1985年7月,擔任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同時被任命為蘇聯外交部長(1985年至1990年12月),接替任蘇聯外長達20餘年的葛羅米柯。1992年,出任喬治亞國務委員會主席。同年10月,當選為格議會主席(國家元首)。1993年11月任新成立的喬治亞公民聯盟主席。1995年11月,他以74.3%的壓倒多數票當選為獨立後的喬治亞首任民選總統。在2000年4月舉行的總統選舉中,他以80.8%的得票率再次當選總統,在結束國內政治紛爭和平息內亂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2003年11月2日,喬治亞舉行議會選舉,反對派以當局在選舉中舞弊為由,拒絕承認選舉結果,並組織大規模示威遊行,要求謝瓦爾德納澤辭職,從而引發政局動盪。謝瓦爾德納澤被迫於11月23日宣佈辭去總統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