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成立
在75年前的今天,1945年10月24日(農曆1945年9月19日),聯合國成立。聯合國誕生聯合國旗“聯合國”這個名稱第一次見諸文字是在1942年1月1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為加強所有反法西斯國家的統一行動,擬定了一個各國共同遵守的原則,並徵得了蘇聯的贊同。1942年1月1日,美、英、中、蘇等26個反法西斯國家簽署了這個檔案,即《聯合國家共同宣言》,為聯合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第二年10月30日,中、蘇、美、英4國在莫斯科發表了《普遍安全宣言》,正式提出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蘇3國和美、英、中3國先後在美國華盛頓附近的敦巴頓橡膠園舉行會議,根據《普遍安全宣言》的精神,草擬了建立新的國際組織的章程,並透過了《關於建立普遍性國際組織的建議案》。1945年2月,由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參加的雅爾塔會議,又進一步討論了成立聯合國的問題。會議公報宣佈,為了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反法西斯同盟國將盡快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並決定同年4月25日在美國舊金山召開聯合國制憲會議。根據這一決定,由美、英、中、蘇、法5國發起,並邀請《聯合國家共同宣言》各簽字國參加的聯合國制憲大會,於1945年2月25日在美國舊金山隆重舉行。50個國家的280多名代表和1700多名顧問、專家及記者聚集一堂。中國代表團由10人組成,其中包括中國共產黨的代表董必武。會議以敦巴頓橡膠園會議的建議為基礎,經過兩個多月的討論,起草了《聯合國憲章》。6月25日,代表們在舊金山歌劇院一致透過了這個憲章。26日,制憲會議在舊金山退伍軍人紀念堂禮堂進行最後一項,也是此次大會最莊重的議程——與會代表在憲章上簽字。按照大會商定的程式,中國代表團第一個簽字。正午時分,董必武用毛筆在憲章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各國代表都簽署了這個憲章,其後波蘭也在憲章上補籤。簽署憲章的51個國家成為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10月24日,美、英、中、蘇、法等多數簽字國送交了批准書,憲章開始生效,聯合國正式宣告成立。根據憲章規定,聯合國的宗旨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基礎的友好關係”,“進行國際合作”。聯合國所有成員國都享有平等的表決權。聯合國的常設核心機構是安全理事會,它有權根據聯合國憲章採取必要的措施與行動,美、英、中、蘇、法為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安理會在決定重大問題時,採取5個常任理事國一致的原則,即5個常任理事國都享有否決權。聯合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1945年董必武出席聯合國制憲大會歷史發展“聯合國”這一名稱是由美國總統富蘭克林·D·羅斯福設想出來的,該名稱於1942年1月1日釋出《聯合國家宣言》時首次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期間,當時26個國家派出的代表承諾其政府將繼續共同對軸心國作戰。最初,有關國家為了在具體事務上開展合作而成立國際組織。例如,1865年成立了國際電報聯盟,後改稱國際電信聯盟;萬國郵政聯盟則成立於1874年。如今,這兩個組織都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1899年,第一次國際和平會議在荷蘭海牙召開。此次會議的目的是制訂旨在和平解決危機和防止戰爭的檔案及編撰戰爭規則。會上透過了《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公約》,並依據該公約成立了常設仲裁法院。常設仲裁法院於1902年開始工作。聯合國的前身是“國際聯盟”。該組織是在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情況類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下構想出來的。“國際聯盟”是根據《凡爾賽和約》於1919年成立的,其宗旨是“促進國際合作和實現世界和平和安全”。同樣根據《凡爾賽和約》於1919年成立的國際勞工組織是國際聯盟的一個附屬機構。由於未能防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國際聯盟隨後停止了其一切活動。1941年6月12日,《同盟國宣言》“為此目的在戰時和平時都同其他自由人民進行合作”《同盟國宣言》是導致建立聯合國一系列步驟中的第一步,於1941年6月12日在英國倫敦簽署。1941年8月14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提出一系列國際合作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原則。這份檔案簽署於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上的一次會議中,“在大西洋的某個地方”,被稱為《大西洋憲章》。1942年1月1日,26個反對軸心國的同盟國家代表在華盛頓會面,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以表示對《大西洋憲章》的贊成。這份檔案第一次正式採用了羅斯福總統提出的“聯合國”說法。1943年10月30日,莫斯科和德黑蘭會議1943年10月30日在莫斯科簽署的宣言中,蘇聯、英國、美國和中國政府號召儘早建立一個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國際機構。在1943年12月1日的德黑蘭會議上,來自美國、蘇聯、和英國的領袖再次確認了這個目標。1944年9月21日至1944年10月7日,敦巴頓橡樹園會議在華盛頓特區一座名為敦巴頓橡樹園舉行的會議上,聯合國藍圖第一次被描繪出來。經從1944年9月21日持續至10月7日的兩階段會議後,美國、英國、蘇聯和中國就建立一個世界組織的目標、結構和功能達成了一致。1945年2月11日,在雅爾塔舉行的後續會議上,羅斯福總統、丘吉爾首相和斯大林總理宣告了他們建立“一個國際機構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的決心。1945年4月25日,來自50個國家的代表齊聚舊金山,參加聯合國家國際組織大會。代表們起草了有111個條款的《憲章》,該憲章草案於6月25日在舊金山歌劇院獲得全票透過。次日,代表們在退伍軍人戰爭紀念堂的赫伯斯特劇院簽署了憲章。1945年10月24日,經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大多數簽署國的批准,《聯合國憲章》正式生效,聯合國正式成立。1946年1月10日,第一次聯大會議於1946年1月10日在倫敦威斯敏斯特中央大廳召開,有51個國家出席。1946年1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在倫敦第一次舉行會議,透過了安理會議事規則。1946年1月24日,聯合國大會透過了第一個決議。它的主要關注點:和平使用原子能和消除原子能武器及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1946年2月1日,挪威的特里格夫·賴依被任命為首位聯合國秘書長。1947年10月24日,聯大正式設立“聯合國日”。1948年5月,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UNTSO),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是聯合國設立的第一個維和行動。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在巴黎透過了《世界人權宣言》,從此,每年12月10日就成為國際人權日,以示紀念。1949年1月7日,聯合國特使拉爾夫本奇的努力使得新成立的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實現了停戰。1949年10月24日,紐約聯合國總部大樓舉行了奠基儀式。1953年4月7日,聯合國大會提名達格·哈馬舍爾德任聯合國秘書長。1954年,聯合國難民署因其對歐洲難民事務的貢獻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這是其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中的第一次。1956年11月1日,大會召開第一屆緊急特別會議,討論蘇伊士運河危機問題。11月5日會議決定設立第一支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聯合國緊急部隊(緊急部隊)。1956年11月7日,聯合國大會第一次緊急特別會議於1956年11月5日召開,討論了蘇伊士運河危機問題,並決定建立第一個聯合國維和部隊,聯合國緊急部隊。1960年9月,17個新獨立的國家(其中16個為非洲國家)加入聯合國。這是會員國增加最多的一年。1961年9月18日,時任聯合國秘書長達格·哈馬舍爾德因公務在前往剛果途中的飛機失事中不幸喪生。他死後被追授予196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1961年11月3日,聯合國大會提名吳丹擔任聯合國秘書長。1963年8月7日,安理會投票對南非實施志願性武器禁運。1964年3月4日,安理會批准向塞普勒斯派遣維和部隊。1965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1966年10月27日,聯合國大會剝奪了南非對西南非(奈米比亞)的統治權。1966年12月16日,安理會對羅德西亞(現辛巴威)實行強制制裁。1967年11月22日,中東六天戰爭之後,聯合國安理會經過漫長的談判,透過了第242號決議(1967)。1968年6月12日,聯合國大會透過了《核不擴散條約》,並且呼籲各國批准。1969年1月4日,《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1969年,國際勞工組織被授予196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投票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1971年12月22日,聯合國大會提名庫爾特·瓦爾德海姆擔任聯合國秘書長。1972年6月,第一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召開,這次會議促成了總部在內羅畢的聯合國環境署成立。1974年11月13日,聯合國大會承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為“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1977年11月4日,安理會批准了對南非的強制武器禁運。1978年5月-6月,聯合國大會第一次召開了裁軍問題的特別會議。1979年12月18日,聯合國大會透過了《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公民價值觀。1980年5月8日,當最後一例天花病例通報三年後,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佈天花已滅絕。1981年,聯合國難民署為亞洲難民提供救助而第二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1981年11月25日,聯合國大會透過了《消除基於宗教或信仰原因的一切形式的不容忍和歧視宣言》。1982年12月10日,117個國家和兩個實體簽署了新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公約以條例形式規定了海洋分割槽、國家海岸線的界定,在公海的航行權以及其他國家和海岸線的權利和義務,保護海洋環境的義務,海洋研究的合作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利用海洋生物資源。1984年12月,人道主義給非洲兒童發放食物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哈維爾·佩雷斯·德奎利亞爾建立了一個聯合國非洲緊急行動處,來幫助協調緩解饑荒工作。1984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透過了《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1987年9月,在聯合國環境署的努力下,《保護臭氧層公約》,也稱為《蒙特利爾公約》得以簽署,這個公約被認為是1985年《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的後續。1988年,聯合國維和部隊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當時有七個維和或觀察團在行動中。1989年4月,聯合國過渡時期援助團被派遣至奈米比亞全境,觀察南非的撤回並提供選舉協助。1990年9月2日,《兒童權利公約》作為國際法於1990年生效。1990年9月29日到30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召開世界兒童問題首腦會議,71位國家和政府首腦出席會議。會議透過了《行動計劃》。1991年12月31日,透過秘書長的斡旋,薩爾瓦多和民族解放陣線在聯合國總部簽署協議。1992年1月31日,安理會在紐約舉行首次安理會首腦會議,15個成員國全部出席,會上秘書長髮表了名為《和平綱領》的報告。1992年6月,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地球問題首腦會議)在里約熱內盧舉行,透過了一項可持續發展行動綱領——《21世紀議程》。地球問題首腦會議的成功舉行有利於提升公眾對環境的認識,即經濟發展政策要考慮環境和社會需求。1993年4月27日,在聯合國核查下,超過98.5%的登記選民參加投票的全民公決,厄利垂亞宣佈獨立。厄利垂亞隨後加入了聯合國及非洲統一組織。1994年4月26日至29日,在聯合國南非觀察團部署在南非全國2527名工作人員的監督下,南非舉行選舉。5月25日,安理會解除了對南非的武器禁運和其他限制。6月23日,在被中止大會席位24年後,南非重返聯合國大會。1995年10月22日-24日,各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了在聯合國總部舉辦的特別紀念大會,將聯合國50週年的慶祝活動推向高潮。1996年9月10日,大會透過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在核裁軍和防核擴散的歷史上,這是一個轉折點。9月24日,該條約開放供簽署。1996年12月17日,大會以鼓掌的方式,任命來自迦納的科菲·安南為第七任聯合國秘書長,任期為1997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2005年10月24日,聯合國慶祝成立60週年。2006年10月13日,大會提名潘基文為聯合國秘書長。2008年5月3日,《殘疾人權利公約》生效。這是第一個由公民社會參與討論的國際人權條約。2010年1月12日,海地發生里氏7級地震,造成30萬人死亡,全國滿目瘡痍。此次嚴重災害中,101名聯合國維和人員不幸遇難。2010年7月2日,大會創立了聯合國婦女署,負責性別平等和女性賦權方面的工作。2011年6月21日,聯大6月21日透過決議,任命潘基文連任聯合國秘書長,第二個任期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