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製作的小提琴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
在40年前的今天,1980年11月5日(農曆1980年9月28日),我國製作的小提琴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1980年11月5日,在紐約第四屆國際提琴製作比賽大會上,中國廣東樂器廠陳錦農主制的紅棉牌小提琴,榮獲了音質金獎。這是我國製作的小提琴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金獎紅棉牌小提琴主制人陳錦農,新中國成立前是個作鞋工人,1951年開始學習作提琴。人們對我國提琴製作技藝的不滿意見,不時在他腦子裡翻騰著;國外演奏家、製作者對中國提琴的輕蔑的聲音,更象一根根無情的鞭子抽打在他的心上。一次,一位外國朋友帶著一把獲得某個國家全國製作比賽第六名的小提琴來到廣州,吹噓這把琴如何了不起,陳錦農仔細觀賞後,一言不發,心裡卻得出一個結論:也就如此而已。他想,外國人能做到的事情,我們經過努力,也一定能做到。就是在這種“為祖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精神鼓舞下,經歷了許多次挫折和失敗,經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他終於在“定額工作”之餘,作出了這把金獎紅棉牌小提琴。陳錦農認為,木材佳良,工藝精湛,弧度適當,厚度合理,是構成高階優質提琴的四個基本條件。他特別重視木材的選擇,並根據材料的不同而確定琴度與厚度。為提高製作技藝,他不會拉琴,就讓兒子去學,以便試奏製作的樂器;每次外國交響樂團來廣州演出,他總是一名忠實的聽眾,演出中,他不只聽,還帶著望遠鏡仔細觀察外國提琴的形制和結構……。他精心製作的這把金獎小提琴,工藝細緻工整,線條豐滿,刀法流暢,音質粗獷而豪放,音響度均勻,富於穿透力,既具有義大利古琴的風格,又富於近代小提琴剛勁雄渾、輝煌明亮的特色。紅棉牌小提琴榮獲音質金獎,更使我國演奏家感到欣喜。小提琴家盛中國希望今後能帶著國產小提琴到國外演出,這樣,不僅能把我國的音樂藝術帶給世界人民,而且還可以讓他們欣賞到我國提琴製作的高超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