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11月30日發生的大事件

人民幣加入籃SDR 成為第五大國際貨幣

2015年11月30日(農曆2015年10月19日),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國際化當地時間2015年12月30日(北京時間12月1日凌晨),國際貨幣基金(IMF)宣佈,人民幣將納入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成為可以自由使用的貨幣。IMF的檔案資訊IMF的檔案資訊顯示,人民幣在SDR中權重佔比為10.92%,美元佔比為41.73%,歐元佔比為30.93%,日元佔比為8.33%,英鎊佔比為8.09%。人民幣在SDR中的佔比超過日元和英鎊,僅次於美元和歐元。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比重成功納入SDR的貨幣籃子,是人民幣國際化之路上的里程碑。不過,多位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幣的國際化是一個程度問題,不能簡單用是與否衡量。對於人民幣而言,加入SDR是國際化之路的一個新起點。人民幣國際化什麼是國際化?根據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的表述,一種貨幣的國際化,要充分實現貨幣的三種功能:結算功能、投資功能與儲備貨幣功能。人民幣國際化程序的衡量標準,也離不開這三個維度:國際貿易中的人民幣結算數額;以人民幣計價金融投資品的數額,以及人民幣在各國央行中作為儲備貨幣的數額。世界基金組織(IMF)的資料顯示:從2010年到2014年,中國出口額佔全球出口總額的10.6%,這一佔比僅低於歐元區(18.2%)和美國(13.6%)的佔比。近年來,中國政府也正在逐步推進人民幣資本專案可兌換,以及構建香港、倫敦等地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試圖豐富人民幣的海外投資選擇。不過,分析人士指出,當前境外人民幣持有人的投資渠道仍然很狹窄。根據IMF資料,截至到2014年年末,人民幣佔全球外匯儲備的份額為1.1%。從人民幣國際化的衡量標準可以看出,這一程序帶來實質的好處也有三個方面:第一,對於國內貿易商而言,用人民幣結算可規避匯率風險。儘管目前國內已有豐富的外匯衍生品,可以作為對沖工具,但使用這些工具,意味著交易成本的增加。第二,人民幣投資產品的豐富,可以增加國內金融機構的業務機會,促進金融業發展。第三,儲備貨幣的功能,能幫助中國增收鑄幣稅。入籃SDR後的挑戰人民幣成功加入SDR,顯示了國際基金組織以及國際社會,對於人民幣國際化的階段性認可。不過,正如業內普遍分析所言,這一事件的象徵意義更大,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序還需不斷推進。目前跨境貿易中,用人民幣結算的貿易國,還更多集中於周邊較為落後的國家。“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是要修煉內功,加快國內改革,推動企業提高自己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他說。中國還需要建立一個有深度、可廣泛投資的人民幣資本市場,金融改革的腳步也不能停下。人民幣入籃對人們生活有啥影響?人民幣加入SDR後,對普通老百姓會有什麼影響呢?專家表示,從長期看,今後我國百姓將可以直接用人民幣在境外旅遊、購物、投資,降低匯兌成本並且避免貨幣風險。人民幣加入SRD將提高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尤其是在美元加息預期強烈的背景之下,有助於我國老百姓手中的人民幣更加堅挺,減少對潛在縮水的擔憂。從消費層面來說,由於人民幣計價功能的擴大,許多大宗商品採用人民幣計價,將規避匯率波動的風險,降低購買成本。在市場各地的主要旅遊點,人民幣與外幣的兌換也將變得更加便利,不再需要兌換外幣,帶上人民幣就可以出國旅遊。購物時,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幣結算,將不再會再有以往銀行間外匯結算時由於匯率變化帶來的煩惱。人民幣保持穩定態勢,還將有利於投資者在全球進行資產配置和交易,今後中國人可以更方便地配置海外資產。到國外購置不動產,股票和債權,直接拿人民幣到國外買房都將不再是夢想。背景資料:什麼是SDR?誕生:196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次提出SDR(特別提款權)這一概念,SDR是成員國除“普通提款權”外在IMF可以獲得的儲備資產補充。用途:IMF依據各成員國繳納份額的比例進行SDR分配,SDR的持有國可以在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動用配額向基金組織指定的其他成員國換取外匯,以償付國際收支逆差或償還IMF的貸款並支付利息,還可與黃金、自由兌換貨幣一樣充當國際儲備。評估年:IMF每5年會對SDR籃子貨幣進行評估,包括調整籃子中的貨幣權重,以及考慮是否納入其它貨幣。從1999年開始,SDR籃子貨幣一直為美元(48.2%)、歐元(32.7%)、英鎊(11.8%)和日元(7.3%).2015年是一個“評估年”,IMF的正式評估在10月份開展,具體操作共分為兩步,首先是篩選符合要求的貨幣,其次是確認各種入選貨幣的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