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12月16日發生的大事件

著名作曲家貝多芬誕辰

在250年前的今天,1770年12月16日(農曆1770年10月30日),著名作曲家貝多芬誕辰。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1827年)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1770年12月16日生於德國波恩。這裡離法國邊境不遠,當貝多芬19歲的時候,法國大革命爆發,給貝多芬帶來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幼年學習鋼琴。8歲開始登臺演出。1792年到維也納深造,受到嚴格訓練。1795年出版了第一號作品,此後出版了不少作品,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21歲,他寫了一首言志的歌曲《自由人》,決心把自己的一切獻給自由的事業。26歲時,就創作了3首奏鳴曲。可是就在這時,他不幸患了中耳炎,到1820年,兩耳完全失聰,這對一個音樂家來說,是一個多麼沉重地打擊啊!但是,貝多芬並沒有屈服。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他頑強地堅持創作,把全副精力都投入到音樂事業中去。在創作過程中,他為了克服失聰的困難,就坐在樂隊近旁,看樂器演奏和演員歌唱。到了晚年,這個辦法也不頂用了。他就用一支小木杆,一端插在鋼琴箱裡,一端咬在牙齒中間,在作曲時用來聽音。這個特別的聽音器,至今還儲存在波恩貝多芬博物院裡。貝多芬的一生是不幸的,10多歲時即開始承受家庭生活的經濟負擔,沒有結婚。1827年逝世。但是,他留給人類9部交響曲、32部鋼琴奏鳴曲、5部鋼琴協奏曲、16部絃樂四重奏和其他許多重奏曲、舞劇序曲和管絃樂合奏曲,除最初3部奏鳴曲,其餘都是失聰後的作品。貝多芬生前給自己規定:無日不動筆。他在創作時,忘記了自己的痛苦和不幸。在他的作品中,找不到一點自身不幸的痕跡。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給貝多芬以很高評價。他說:“但願所有不幸的人,看到一個與自己同樣不幸的遭遇者,不顧自然的阻礙,竭盡可能地成為一個不愧為人的人……”貝多芬最為著名的交響樂有《英雄》、《命運》、《田園》、《合唱》等,鋼琴奏鳴曲有《悲愴》、《月光》、《熱情》《獻給愛麗絲》等,以及歌劇、管絃樂、協奏曲、室內樂等作品。被譽為“音樂上的英雄”。“竭力為善,愛與自由甚於一切,即使忘了王位,也不要忘記真理。”--貝多芬(1792年手記)延伸閱讀:貝多芬的故事延伸閱讀:貝多芬的故事童年貝多芬的祖父與父親都是宮廷歌手。在大部分時間裡,他的父親都喝得大醉,沒有對家庭和氣過一點,甚至連家人們是否有足夠的吃穿都從未過問。起初,善良的祖父還能使這個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過來,他最大的孫子的音樂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當小貝多芬只有四歲時,祖父就去世了。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鋼琴鍵盤前,讓他在那裡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於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不久,一個沒什麼水平的旅行音樂家法伊弗爾來到這個市鎮,被帶到貝多芬家裡。他和老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個小酒館裡喝酒到半夜,然後回家把小路德維希拖下床開始上課,這一課有時要上到天亮才算完。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個神童,父親謊報了他的年齡,在他八歲時,把他帶出去當做六歲的孩子開音樂會。但是天下哪有後天培養出來的神童,儘管費了很多事,老貝多芬始終沒有能夠把他的兒子造就成另一個年輕的莫扎特。與莫扎特相比,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練功時間是愉快而安靜的,有著一個慈愛的父親和一個被鍾愛的姐姐;而貝多芬則不然,雖然他的演奏贏得了家鄉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卻遠未象莫扎特那樣引起世人的驚歎。我行我素貝多芬不願做一個客廳裡的寵兒,他寧願在自己的住所,能夠隨己意進進出出、起床、穿衣和吃東西。他喜歡按照自己的興趣為房間裡的瑣事瞎忙。有一次,為了空氣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戶砍掉一塊。他總是同房東們發生糾葛,總是不斷地搬家。每當他處於創作高潮時,他總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潑到自己頭上來使它冷卻,直到水浸透到樓下的房間——我們可以想象那房東和其他房客的情緒會怎樣!有時他搬家搬得是這樣的頻繁,以致他甚至不願操心把鋼琴的腿支上,乾脆就坐在地板上彈奏它。由於他每次租新房時必須簽署一張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時為四個公寓付房租。這大概就是為什麼他雖然掙了不少錢,可總是沒有多少積蓄的原因吧!貝多芬一生潔身自愛,他認為莫扎特寫《唐璜》(DonGiovanni)實在是有玷汙其形象。貝多芬稱莫扎特的斷奏風格為指尖上的舞蹈。雙耳失聰當他真切地感覺到自己的耳朵越來越聾時,他幾乎絕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對一個音樂家來說,還有比聽不見他喜歡聽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聲音更不幸的事情嗎!起初,只有威格勒醫生和斯蒂芬.馮.勃羅伊寧等幾個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他放棄到各王宮去聽他如此喜愛的歡快的音樂會,他怕人們注意到他的耳聾,以為一個聽不見聲音的音樂家是寫不出好作品來的。不!他想起他想寫的一切音樂,“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也許對他來說,在耳聾的時候創作音樂並沒有別的音樂家那麼難。在他看來,音樂不僅是用迷人的聲音安排各種主題或音型,它也是表現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種語言。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貝多芬的媽媽貝多芬出版發行人DomenicoArtaria貝多芬的故居貝多芬的手稿thestringquartetop.127貝多芬的PianoSonataop.109手稿(第一版)貝多芬的PianoSonataop.111手稿(第一版)貝多芬的手稿7thSymphony貝多芬的手稿"Heiligenstadttestament"貝多芬的手稿5thviolinSonata("Spring"Sonata)貝多芬的手稿10thSymphony貝多芬的最後一頁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