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獵鷹發射成功
2018年2月6日(農曆2017年12月21日),重型獵鷹發射成功。重型獵鷹發射成功2018年2月6號,世界現役推力最強大的運載火箭重型獵鷹在美國卡納維爾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成功。這裡也是美國探月工程阿波羅飛船的發射地,具有特殊的意義。重型獵鷹發出了500萬磅的推力,相當於18架波音737的推力之和。帶著特斯拉跑車Roadaster劃破蒼穹,奔向太空!馬斯克表示:重型獵鷹將會把特斯拉跑步帶到火星軌道。重型獵鷹發射成功重型獵鷹發射成功重型獵鷹發射成功重型獵鷹的兩枚助推火箭回收成功,但是三級火箭裡面的中間級火箭回收失敗。有種駛向地球的感覺重型獵鷹發射成功重型獵鷹發射成功特斯拉跑車上面有一個假人模型,跑車上面寫著《銀河漫遊指南》裡面的名句:“別驚慌”航天事業是一項艱鉅的挑戰,馬斯克之前曾經表示:就算重型獵鷹沒有把發射臺炸燬也算一種成功。可是重型獵鷹不負眾望,騰空而起,飛向太空。下一站:火星,特斯拉跑車估計會在火星軌道待上10億年。或許它是一個特別的指路明燈吧。目前最新訊息是,這個跑車越過了火星軌道,往小行星帶飄過去了,這個豪華跑車能不能平安穿過小行星帶,在火星軌道呆上十億年?覺得馬斯克這個商人真厲害,廣告效果槓槓的,宣傳頁面都可以吹一波:我們特斯拉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車,畢竟在太空上10好幾公里每秒,地球上最頂級的賽車都比不過吧~這史無前例的廣告一打出來,很多人對Space-X今後的太空旅遊專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畢竟坐火箭“上天”的經歷可以吹一輩子了,而火星殖民、建立人類前進基地還處在畫餅階段,遙不可及,太空觀光旅遊這個專案可行性是Space-X諸多專案中目前來看最靠譜的一個,也是一個很有前景的市場。馬斯克在推特發的圖片不光有巨大的商業利益,民營企業參與航空對於軍民融合也很有幫助,實際上美國的軍民融合也是被逼出來的,波音、洛馬這些軍工巨頭聯合起來搞壟斷,這種大企業讓整個航天體系運轉效率都越來越低,NASA也不得不忍受昂貴的發射價格。現在馬斯克創辦的一家民營企業打破壟斷,向人們展示了商業火箭發射的種種可能性,確實令人興奮,不光是成本降低了,它意味著宇宙探索的“大航海時代”離我們越來越近了。那輛特斯拉跑車電路板上印著“地球人類製造”十五世紀末到十六世紀初期,那時候廣袤無垠的大海對人類來說仍是未知的挑戰,隨著人類航海技術、造船技術有了很大的突破,人們開始橫跨大洋,探索地球上未知的領域,世界地圖也越來越完善。現在有了衛星,有了GPS,上帝視角地圖全開,地球上絕大多數地方都有了人類活動的印記,人類的科技樹也開始往下一個新階段邁進。在這個知識快速迭代、技術爆炸性增長的時代,“宇宙大探索”的趨勢越來越清晰,重型獵鷹讓更多的人意識到:原來人類整天忙著爭搶地球上那點資源,都忘了抬起頭45°仰望星空,未知的遠方還有一場波瀾壯闊的旅行在等著我們!那麼重型獵鷹是如何成功的,為什麼發射價格這麼便宜,今天跟大家好好分析一下。低端引擎如何創造奇蹟這個重型獵鷹是現役火箭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運載能力達到63.8噸,在人類航天史上也僅次於阿波羅登月所使用的土星Ⅴ號和蘇聯的能源號火箭。這麼強的火箭,發動機一定很厲害吧?還真不是~眾所周知,發動機是決定運載火箭效能的最關鍵因素,也是設計一枚火箭的基礎。沒有合適的發動機,就不存在火箭,因為運載火箭幾乎就是圍繞著發動機來進行設計的。獵鷹9號火箭使用的梅林引擎在靜態點火測試梅林1D引擎的海平面比衝僅有275s,海平面推力摺合約66噸,可靠性確實可以,畢竟獵鷹9號都成功發射這麼多次了。但它各項指標都十分落後,算不上什麼強大的火箭發動機,應該說一家民營企業能鼓搗出這麼厲害的火箭引擎已經十分厲害了,但離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差距。你也許會有疑問:引擎一般為何重型獵鷹能成為現役最強火箭?質量不行數量湊唄!其實這個套路以前蘇聯也用過,就是那個誇張的30發並聯N1火箭,N-1火箭第一級並聯了30臺NK-15發動機,結果四次發射四次爆炸,讓蘇聯載人登月計劃徹底泡湯。現在重型獵鷹火箭並聯27臺發動機,就不怕重蹈蘇聯的覆轍嗎?蘇聯的N1火箭馬斯克做了一些改變,重型獵鷹雖然是3x9=27臺發動機不假,但它採用的事三枚獵鷹9號火箭並聯的方式,每一枚獵鷹9號各有9臺發動機,這與N-1火箭30臺並聯在一枚箭體內有很大區別。重型獵鷹的方案技術風險小很多獵鷹9號多次發射,十分靠譜了,技術很成熟,梅林引擎也一直在改進,可靠性很高,但三個獵鷹9號火箭綁在一起依然是一個瘋狂的想法。它會有耦合共振的問題,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沒這麼搞過,超過10個引擎這個火箭的效率、可靠性都會降低。這馬斯克偏偏不信邪嘗試了,沒想到蘇聯舉國之力沒搞成的方案,被一家民營企業就這麼實現了,真的厲害。發射過程還有一個小細節,就是芯級節流,所謂“芯級”就是指三個火箭中間那個火箭,上升過程中可以明顯的看到芯級火箭的功率比旁邊兩個助推火箭功率低,巧妙解決了交叉共振的問題。芯級節流,圖片來自36Kr重型獵鷹不光成功發射,Space-X公司的看家絕活“火箭回收”自然也少不了,這也是馬斯克第一次嘗試同時回收兩個火箭,效果堪稱驚豔,兩個第一級推進器幾乎同時完好無損地著陸,現場影片非常科幻。而且這兩個火箭都是用過一次的舊火箭!在這重要的任務上用二手火箭,看來馬斯克對自家回收火箭的質量相當自信啊。這次發射也不是100%完美,芯級火箭的回收出了點問題,按照原計劃需要重新點燃三臺引擎,但根據事後的報告,芯級出了點意外只點燃了其中一臺發動機,沒能完成減速,因此火箭最終還是以300英里/小時的速度墜入了海面。芯級火箭墜入海中這也怪了,中間這個火箭是全新的獵鷹9號,結果出了故障回收失敗,倒是另外兩個二手火箭成功回收了~不僅僅是成功發射,重型獵鷹發射成本也很低,這裡就能看出選擇梅林引擎這種“大路貨”的好處了。即便是最新型的梅林1D,推算價格也僅百萬美元級別,與之相比效能更好的SSME引擎價格則在千萬美元級別,而且燃料上航天煤油比SSME用的液態氫要經濟實惠一些。覺得Space-X用低端引擎完成史無前例的任務,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武器裝備千萬不要盲目的追求先進技術,那會走向一個誤區,研究新技術可以,但入列服役要強調最後的實用效果。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的目光不要被技術侷限了,生活中碰到問題也是同樣的道理,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不要鑽進死衚衕出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