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2月18日發生的大事件

Apple Pay服務在國內正式上線

2016年2月18日(農曆2016年1月11日),ApplePay服務在國內正式上線。中國的蘋果手機使用者正式開啟了iPhone的移動支付之旅北京時間2016年2月18日凌晨5點,ApplePay服務在國內正式上線,伴隨而來的是一大波銀聯絡盟友,外界則不約而同的將目光對準了ApplePay在國內市場的對手微信支付和支付寶,蘋果是不是“強龍”,能不能壓倒微信和阿里這兩個“地頭蛇”成了最為熱門的話題。但就在這個話題被推向頭條的時候,ApplePay的本地化之旅的第一個尷尬就出現了,“大量使用者反饋稱無法繫結自己的銀行卡”,比較普遍的解釋是“大量併發的網路請求導致伺服器擁堵,無法及時處理使用者的繫結操作”。如果說“使用者繫結失敗”只是ApplePay入華的一個小插曲,那麼未來蘋果和它的小夥伴們,還有更多的尷尬和疑問,需要面對和解答。收費終端依賴性太強ApplePay在國內市場的推廣,銀聯被認為是背後的最大利益獲得者,但另一方面,銀聯也是最需要關注的一個環節。問題出在收費終端上——所有的ApplePay支付行為,不管是線上還是離線,都需要利用到銀聯閃付POS機。這就會引發一個對銀聯和蘋果不利的現象,因為不是所有的支付場景當中都會出現閃付POS機,很顯然,銀行給所有的交易個體都配備閃付終端不太現實,利用閃付收費過程中產生的費率也不是所有收款方都願意或者能夠接受的,你可以在商場超市使用閃付,但是你沒辦法想象在菜市場小販的攤上買一斤15塊錢的五花肉,還得讓他們從這15塊錢的毛利當中扣除掉一小部分收款手續費。相比之下,微信和支付寶在這方面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而且基於兩家得大量關聯地推業務,現在你已經可以在一些社群菜市場、餐館看到相應的二維碼收款牌,也就是說,只要雙方都是移動支付平臺的使用者,就可以快速的完成付款和收款行為。我們把這種差異概括為硬支付和軟支付的矛盾,硬支付對應的是銀聯閃付,也就是ApplePay那一方,而軟支付對應的則是以微信和支付寶為代表的移動支付平臺。覆蓋人群有限ApplePay的前景怎麼要,要看他的使用者有多少,但如果一步步深挖這個數字,可能不太樂觀。根據KantarWorldPennel釋出的最新資料,iOS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為27.1%,而它的對手Android的市場份額則高達71.4%,如果再把這個資料進行篩選,考慮到只有iPhone6以上的移動裝置支援ApplePay,真正能夠跟著蘋果移動支付腳步的使用者規模在急劇壓縮。關於ApplePay的有效使用者,知名媒體人魏武輝提出了一個有意思的觀點,“我還看到過用iPhone但壓根沒有自己AppleID的人”,實際上我個人也碰到過這樣的使用者,他們被一些零售店培育出了使用“XX助手”的使用習慣,利用開發者許可權等非正常渠道獲取移動應用包,而這些人,是沒有辦法成為ApplePay使用者的。除了上述因素,能夠影響到ApplePay的實際使用群體規模的因素還包括經濟發展水平、消費文化等,如果把這些因素都綜合起來考慮,那麼剩下大多數使用者應該都集中在一線城市。注意,是一線城市智慧手機使用者中,蘋果iPhone使用者中的一部分,而這個問題不會出現在微信和支付寶身上。不確定的紅利和社交屬性缺失網際網路服務之所以能夠被接受,免費是一個重要因素,除了免費,還有不同程度的折扣甚至是免單紅利。我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滴滴打車推廣初期,由於補貼的力度基本上等於起步價免單,所以去菜市場、超市都會毫不猶豫的打出租,這種現象在今天的ApplePay身上也是如此,有支付紅利肯定會用。今天,商業銀行在推ApplePay的時候也都會有相應的積分優惠、折扣和免單,但問題是這種變相的補貼一方面是力度較小,另一方面是補貼的持續性。結論相當直觀明瞭,誰的支付紅利多,誰的補貼力度大,消費者自然會傾向於誰。如果不考慮支付紅利,Apple的社交屬性缺失可能是接下來的一個挑戰,這個問題很好理解,微信和支付寶都可以收發紅包,收發的紅包都是潛在的誘導消費因素,刺激消費者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進行消費,而ApplePay沒有這個功能,在這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風險,風險,還是風險ApplePay有一個天然的優勢,支付流程簡便且支援離線支付,但這兩個優勢建立在免密支付的前提下。消費者不僅喜歡免費,而且對隱私很敏感,尤其是涉及到財務資料的支付行為,這種情況下密碼成為了繞不開的話題。擺在面前的問題是,如果我用ApplePay,而且也開通了免密支付,手機或者手錶丟了該如何是好?對於可能存在的風險,蘋果提供了使用查詢iPhone功能來擦除ApplePay中的銀行資訊,儘管這個功能是使用者財物安全的保障,但是如果真的在短時間內,手機或者手錶丟失,被人利用IMEI碼克隆等手段破解鎖屏密碼,這就等於是丟了一張沒有密碼的信用卡在大街上一樣。既然免密支付沒有100%的安全,那就乾脆直接密碼驗證好了,不過如果選擇這種方式使用ApplePay,那麼在便利性上和微信支付、支付寶其實也沒有多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