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3月8日發生的大事件

邢臺地震

在54年前的今天,1966年3月8日(農曆1966年2月17日),邢臺地區地震周恩來親赴災區慰問。周恩來慰問邢臺地震災區人民1966年3月8日5時29分,邢臺地區發生了6.8級地震。此後又連續發生3月22日7.2級等一系列地震。北到張家口、南至河南汲縣,東到山東墾利,西至陝西榆林均有感覺。地震使數百村鎮化為廢墟,死亡8064人,傷3萬多人,經濟損失巨大。當時,蓋祝國是河北日報駐邢臺記者組記者,被大地的晃動從床上搖起來之後,蓋祝國便跑專署,打電話,瞭解震情,接著就趕往震中隆堯縣白家寨採訪。下面是他的回憶片斷——3月10日中午,白家寨村頭的人越集越多。地委負責同志告訴我,周恩來總理要來視察慰問了。他還說,邢臺地震後的第二天(3月9日),周總理趕到隆堯縣,晚上,在縣委院內震裂的二層小樓一樓會議室裡,聽取地縣和駐軍的同志關於災情和救災工作彙報。彙報結束時,周總理深情地說:“人民遭了災,我們要及時站在人民中間,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渡過難關……”下午2時30分,3架直升飛機,帶著太陽的瑞氣,降落在距打穀場不遠的地方。那架銀色直升飛機剛停穩,螺旋漿扇起的塵沙還在飛揚,飛機的艙門就開啟了,門口出現了人們熱切盼望的親人——周總理。當時,田野上還蒙著殘雪,風冷嗖嗖的。周總理只穿一身青色呢子服,沒戴帽子,雙鬢斑白,顯得衣著樸素而又過於單薄。他大步地走向群眾。群眾迎上來。周總理緊握著他們的手,連聲說:“鄉親們受驚了,遭災了,我來遲了!”人們眼含熱淚,潮水般地湧了過來。周總理先用手勢讓前面的人蹲下,還把一個亂跑的小孩抱給蹲在前面的人,叮囑人們不要擠著娃娃。然後,他站在有秩序的群眾面前,當他踮起腳尖眺望發現自己還望不到外圍的一些人時,便問身邊的人能不能找個什麼東西,讓他站在上面。部隊的一個同志跑到就近的帳篷外,搬來兩個運送救災物資的空箱子。周總理站在上面,望著扇面形的會場,大聲說:“同志們,鄉親們,你們遭了災,受損失很大,黨中央、毛主席讓我來看望大家!”這聲音,像洪鐘響在無垠的原野上,震撼著人們的心扉,上千名群眾揮淚高呼:“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我拭去矇住視線的淚水,記錄著周總理的講話。他講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講了已有兩萬多名解放軍,一萬多名地方工作隊、醫療隊前來支援等情況後,號召大家:“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下定決心,排除萬難,戰勝災害,重建家園……”開過群眾會,周總理向白家寨村裡走去。村裡已經沒有路,到處是碎磚亂瓦,到處是橫三豎四的檁梁,不時還有條條地裂。周總理卻置腳下於不顧,看了一家又一家,走了一條衚衕又一條衚衕……在一個衚衕口,周總理見到老黨員王老齊,問他多大年歲了,囑咐他一定發揮老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堅持和災害作鬥爭。當得知在地震中老人失去了兒子、兒媳時,周總理的雙眸溼潤了,閃著淚光,關切地安慰王老齊:“死了人都很難過,但是不要低頭。在社會主義,天塌下來也不怕;有黨中央毛主席的關懷,什麼困難都能克服。”王老齊連連點頭,他那飽經風霜的臉上,掛滿了淚水……40多歲的婦女於小俊,見周總理走過來,連忙迎了上去。周總理問:“你家裡傷人沒有?”於小俊回答:“……孩子他爹砸傷了,還在窩棚裡躺著。”“治療了沒有?”周總理問。“醫療隊給看過了……孩子他爹性命難保。您看這怎麼過啊!”對著親人,她哭了。“你不要發愁,”周總理安慰說,“你丈夫的傷,這裡治不好去邢臺,邢臺治不好去石家莊。”周總理說著,往窩棚走去,要去看她丈夫。於小俊擦一把眼淚,急忙拉住周總理:“棚子窄,孩子他爹迷糊著……”周總理堅持走進窩棚,看望了於小俊的丈夫,為他拽了拽被角,囑咐幹部們要千方百計為他治好傷。在路東,周總理見一口井,井口高低不平,一片泥濘。他走過去,站在井邊,問:“這是吃水井嗎?”“這是苦水井,不能吃。”黨支部書記靳景印跟上來說。“你們吃水怎麼辦?”“到河邊擔水。”“哦,你們吃水也困難。”周總理說,“要想辦法打出甜水井,群眾吃水要解決……”慰問了村裡的家家戶戶,我這個當時還年輕的人都感到有點累,周總理卻毫無倦容,走進村頭的帳篷,開座談會。帳篷裡只有一張桌子,三條板凳,一個竹皮暖壺,幾隻農家用的粗瓷大碗。大家進來,周總理禮讓地說:“同志們辛苦了,快坐!”大家促膝交談。周總理正談話,有位同志往粗瓷大碗裡倒了一碗白開水,捧給周總理。周總理雙手接過,放在桌上繼續談。那天有風,帳篷遮擋不嚴,碗裡蕩進了塵土。周總理端碗要喝時,他身邊的保衛人員過來按碗阻止,周總理沒有理會,端起大碗,輕輕吹掉水皮上的塵土,痛快地喝了下去。看了這情景,我不禁自問:我會喝這樣的水嗎?地震時,井水翻花湧出黑水,地震後,風塵不止,穢物亂飛,衛生條件極差。周總理本來是可以帶專用水的,可他沒有。他喝了群眾倒給他的白開水,而且喝得那麼甜。一碗白開水,反映著領袖與人民的深情,反映著公僕對主人的尊敬!“群眾生活安排得怎樣?”周總理喝過水問。“安排了。一家一口鍋,一人一領席、一隻碗、一雙筷子。”公社(當時鄉稱公社)黨委書記楊士英答。“有和麵盆嗎?”“有。每戶還發了盞煤油燈。”周總理點點頭,說:“還要抓緊恢復生產。社會主義中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你們自己也要發奮圖強。支援物資陸續到了,要和群眾商量、分配好……”4月1日,日理萬機的周總理,又一次來到邢臺地震災區。那天下午,颳起凜冽的西北風。大風攜帶著塵沙和廢墟上的雜物,呼呼地飛揚,把天地間攪得混混沌沌。在鉅鹿縣何寨村頭的帳篷裡等候的人們,不一會,就風沙遮面,彼此難以相認了。下午1時多,周總理在先後慰問了束鹿、冀縣、寧晉等縣的四個村鎮之後,迎著風沙,穿過巨大的氣浪飛抵何寨了。周總理下了飛機,由縣委書記張玉美陪同,徑直到群眾中間去,向坐在那裡的群眾招手問候。從北頭走到南頭,周總理發現群眾面對西北風而坐,問張玉美:“風沙這樣大,怎麼讓大家迎著風沙呢?”“這樣面對講臺。群眾就這麼坐的,這樣您講話也方便。”張玉美解釋。原來,周總理到來之前,縣委組織人用沙篙和席片、木板搭了個坐北朝南的講臺。“不行啊,同志。我在講臺上講,避風、方便,可群眾呢?讓幾千名群眾迎著風!”周總理堅持改變佈置,讓群眾背風。臨時改搭講臺不可能了,只好把一輛剛卸了救災物資的卡車開到南頭,作為臨時講臺。周總理登上卡車,迎著大風對著麥克風發口令,請幾千名群眾“起立!”“就地向後轉!”“坐下!”人們開始摸不清是怎麼回事,當揹著風沙坐下來,看到呼呼風沙撲打周總理的衣襟和麵頰時,才陡然明白過來。會場上一陣沸騰。這是千萬顆心的顫動!周總理迎著撲面的風沙,透過麥克風,對大家說:“同志們,鄉親們:“八號地震後,我看了隆堯,沒有到你們這個莊上來,22號以後,黨中央派代表團來慰問你們。你們受了災,情緒還很好,敢於向困難鬥爭……”熱烈的掌聲壓倒了狂虐的風沙。周總理迎著風沙越講越激昂。他一句一頓,鏗鏘有力地說:“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發展生產,重建家園!”周總理每說一句,群眾就振臂同聲高呼一句。那呼聲,是誓言;那手臂,是力量的森林!所有在場的人都被這真摯質樸的感情感動得流出了淚。攝影記者拍下了這感人至深的鏡頭。我雙眼痠澀,心裡一陣顫動。我看到了既偉大又平凡的人民公僕的心!看到了這位多次在九死一生的情況下倖免遇難的人,在人民遭受災害時,他內心多麼痛苦不安,又是那樣的奮不顧身,與人民共赴危難。周總理來到一個軍用帳篷裡,和70多名基層幹部、抗震模範、群眾代表座談。周總理和縣委書記相對、靠桌子角坐下來,詢問大家發展生產、重建家園的打算。當張玉美談到計劃3年恢復時,周總理扳著指頭,跟大家商議發展生產的規劃,要求多打井,多植樹,平整土地,多利用農家吧。還鼓勵各級幹部要深入下去多和群眾商量。他說:“群眾是主人,凡事要多和他們商量;要抓典型,多表揚抗震救災中出現的先進。”在座談中,周總理發現了坐在角落裡、滿面塵沙的音樂家劫夫,便叫著他的名字說:“你寫的歌曲群眾很愛唱。災區的人民需要精神鼓舞。希望你能為他們寫出好歌子來。我不會唱,可以為你推廣。”“我這次就住下來,力爭完成總理給的任務。”劫夫說。“好啊,你可以就地創作,就地教群眾唱嘛!”參加座談的人,對總理和音樂家的對話,報以熱烈鼓掌。以後,在地震災區乃至全國流行的《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等歌曲的第一個音符,就是在這帳篷裡孕育的。走出帳篷,周總理邊往直升飛機那邊走邊指著眼前的一大片土地,神色嚴峻地對縣、社幹部說:“建設這麼多年了,這裡還這樣荒涼,我們對不起人民。今後要多植樹,多打井,改造旱澇鹼,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開過大會後,群眾沒有走。見周總理要上飛機了,都湧上來送行,周總理向大家頻頻揮手。走幾步迴轉一次身,又走幾步又迴轉一次身。登上飛機後,周總理再一次迴轉身來,深情地大聲說:“鄉親們,大家要把生產搞好,把日子過好。過幾年,我一定再來看望你們!”從那以後,邢臺地震災區的人們,年年植樹,年年打井。何寨等許多村鎮成了平原植樹造林的先進單位。他們希望周總理再來時,行走在濃綠裡,談笑在樹蔭間。災區人民生產自救地震後第三天就開始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