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瀘縣校園死亡事件
2017年4月1日(農曆2017年3月5日),四川瀘縣校園死亡事件。這些天,一起發生在四川瀘州瀘縣中學校園的死亡事件,打破了瀘縣這個四川邊遠小縣的寂靜,一下子把它推到了全國輿論的風口浪尖。瀘州市瀘縣太伏中學初二學生趙海(化名),2017年4月1日早晨被人發現死在宿舍樓外,死者家屬發現趙海身上多處有淤血,腿部呈扭曲狀,懷疑趙海被人加害。此事經網路發酵後引發全國廣泛關注。瀘縣縣委宣傳部發布通報稱,經公安機關現場勘驗、屍表檢驗和調查走訪,趙海損傷符合高墜傷特徵,現有證據排除他人加害死亡。事發現場不過,疑似現場網友拍攝的一段影片顯示,一名男子躺在地上,身上疑似蓋有衣物,民警在現場拉起警戒線維持秩序;另有一段網友提供的疑似事件影片顯示,趙海的背部有淤青,雙腿呈扭曲狀。4月3日,瀘州市瀘縣縣委宣傳部官方微信對趙海事件作出進一步通報,目前,無證據證明死者系他殺,公安機關正積極與家屬溝通,爭取家屬同意並啟動屍檢程式。該通報顯示,經市縣兩級刑偵技術人員對校舍、死者被發現現場開展現場勘察,並進行屍表檢驗,同時透過對報案人、寢室同學、學校教師、宿舍管理員、死者親屬等多人實地調查。目前,無證據證明死者系他殺,其損傷符合高墜傷特徵。公安機關正積極與家屬溝通,爭取家屬同意並啟動屍檢程式。屍檢工作將嚴格按程式展開,檢察機關全程監督,儘快查明死亡原因。另據瀘縣公安局官方微信通報,事件發生後,個別網民不經查證,肆意透過網際網路、QQ群、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編造釋出“五名學生打死同學,其中一人已自殺”、“孩子已經離開,全身被打得淤青死血,手腳被打斷”等不實資訊,造謠生事,煽動群眾聚集滋事,嚴重擾亂了社會治安秩序。目前查實唐某、李某、姚某、鄭某等人網上造謠、傳謠的違法事實,公安機關將對上述人員依法進行處罰。4月5日,“瀘州網警巡查執法”微信公號釋出闢謠資訊,稱有些別有用心之人,將非本事件影片移花接木,硬是要扯上關係。文中澄清了4則影片謠言。而新華社前往當地採訪的記者表示,嚴密防範讓記者感覺到無形壓力,所到之處都有人“陪同”。4月4日,記者好不容易突破制約跑了20多公里村道前去採訪死者的爺爺奶奶和同學時,被跟隨的“尾巴”招來一批鎮村幹部,實施各種暗示威脅干擾,迫使採訪物件不敢說真話。而記者被當地的種種電話騷擾則更是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此外,警方正在積極做死者母親工作。不給記者提供方便,或許另有隱情。“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號指出,面對一起突發的死亡事件,分析與評論的基點只能是客觀事實。在弄清事實之前,“被毆打致死”“黑社會參與”“政府包庇”等諸多傳聞,都可能包含捕風捉影甚至惡意造謠的成分。在這個時候,及時準確的資訊公開、權威可信的屍檢結果,有助於釐清事實,擠壓謠言生長、傳播的空間。4月5日,瀘州市公安局也發話了。該局透過“平安瀘州”微信公號表示:首先,衷心感謝和歡迎社會各界與新聞媒體對我市(瀘州市)瀘縣太伏中學一學生死亡事件調查工作的關注和輿論監督。目前,(四川)省市縣公安刑偵部門正全力開展調查工作。相關書證、證人證言等證據的收集工作和相關物證、痕跡的檢驗鑑定工作正有力有序全面展開,公安機關將依法儘快啟動屍檢工作。公安機關將努力查清並還原事實真相,積極回應社會和家屬的關切。同時,堅決依法打擊造謠、傳謠等破壞社會公共秩序的行為,依法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正常秩序。剛步入人生的花季,本應該如驕陽初升,如乳燕出谷。然而在4月1日,他卻變作一具冰冷的屍體,渾身青紫。這樣的圖片影片,伴隨著他母親淒厲的嚎哭,瞬間傳遍了網路。四川瀘縣校園死亡事件,打破了瀘縣這個四川邊遠小縣的寂靜,一下子把它推到了全國輿論的風口浪尖。記者抵達瀘縣調查,發現這起原本可以正常進入司法渠道的個案,逐漸演變為當前的群體聚集、警力封路、輿情洶湧。謠言四起,而當地卻沒拿出澄清謠言的事實。這讓記者深深憂慮,老百姓對未知的恐懼要持續多久?這一案件又有什麼難以公佈的苦衷?這些問題需要當地有關部門做出明確回答。一問:孩子究竟是自殺還是他殺?4月1日,瀘縣宣傳部公號“瀘縣釋出”稱:“當日上午6時左右,瀘縣太伏中學一學生(趙某,男,14歲,初二學生)在住宿樓外死亡。”花季年齡,何以凋零?瀘縣百姓對此議論紛紛。4月2日,“瀘縣釋出”公佈:“經公安機關現場勘驗、屍表檢驗和調查走訪,趙某損傷符合高墜傷特徵,現有證據排除他人加害死亡,具體死亡原因需依法按程式待家屬同意後屍體檢驗確認。縣教育局已牽頭對學校常規管理情況開展調查。”僅一天就排除他殺?一石激起千層浪。記者獲得的信源影片證實,孩子母親衝進殯儀館,剪開孩子衣衫,孩子後背有大面積青紫,手部肘部有傷痕。旁人一邊搖頭嘆息,一邊拍照上傳。有人在微信圈中轉發,說學校5個校霸活活把人打死,校霸勒索後爺爺奶奶報警,但派出所的人登記了就沒管……一時間,對官方的質疑此起彼伏,特別對“排除他殺”不認可。4月3日,“瀘縣釋出”再次公告:“個別網民編造釋出‘五名學生打死同學,其中一人已自殺’、‘孩子已經離開,全身被打得淤青死血,手腳被打斷’等不實資訊,造謠生事,煽動群眾聚集滋事,查實唐某、李某、姚某、鄭某網上造謠傳謠的違法事實。”“目前,無證據證明死者系他殺,其損傷符合高墜傷特徵。目前,公安機關正積極與家屬溝通,爭取家屬同意並啟動屍檢程式。屍檢工作將嚴格按程式展開,檢察機關全程監督,儘快查明死亡原因。”記者瞭解最新情況是家長正尋找第三方法醫參加屍檢,還未達成一致。網民“我就是小小何同志”在瀘縣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瀘縣”憤怒留言:“你們都沒有屍檢,就排除了他殺了?你們現在又說靜待結果!前後矛盾!”網民“要改名了呵呵”質疑:“高空墜亡只是死亡原因,什麼時候可以作為證據排除他殺了?難道沒有因人為外力導致墜亡的可能性?死者如果自殺請問遺書在哪?如果有校園暴力請問那幾個校霸審問了嗎?警方如此敷衍判案能平民憤?”目前此事仍未立案,理由從最初“有證據排除他人加害死亡”,變為“無證據證明死者系他殺”。記者感覺,從“有”變“無”,一字之差,當地的責任就輕了很多。二問:究竟有沒有霸凌現象?據公告來看,孩子自殺還是他殺,在屍檢結果出來之前,已然被官方確定。那這樣的屍檢,有何意義?死者趙某的班主任張丹老師說:“趙某是個好孩子,偶爾調皮,因父母離異,我只見過他的爺爺奶奶,沒去過他家裡。出事之後,我壓力很大。”張丹還說:“趙某與同班同學處得很好,網上之說不可信。”透過現象看本質,然而從當地群眾對霸凌問題反應如此之大,或許對瀘縣教育存在的問題能有一絲領悟。那麼究竟存不存在霸凌現象呢?縣教育局長朱大清、太伏中學校長陳良向記者表示,此事由警方接手,是否有霸凌現象由警方處理。記者表示警方沒有立案時,他們堅持,還是得由警方處理。陳良說:“我只能說,發生這樣的事,說明學校管理還不到位,缺少對學生的人文關心,今後將加大力度,嚴格管理。”三問:當地到底在緊張什麼?前方記者4月3日趕到當地展開調查。在距離太伏鎮數公里外,車就被攔下,兩輛警車攔住路口,禁止一切車輛進入。記者迂迴步行數公里才進鎮,在太伏中學門口看見街上站滿了人,一排戴著頭盔的警察將人隔開,學校大門兩邊有上百名警察將人隔開。瀘縣政法委書記李盛春對此解釋,說是怕趕集出現意外而採取的應急措施,旁邊另一名幹部則改口說是演練。這樣的不能自圓其說,讓當地警力的使用變得尷尬。難怪當地居民會憤怒:“宿舍監控錄影調出來看了嗎?屍體你們說是從高樓墜落身體的位置與傷口是否吻合?這些你們不去做,警力全用去封路了?”嚴密防範讓記者感覺到無形壓力,所到之處都有人“陪同”。當記者提出採訪死者母親時,縣政法委書記李盛春表示找不到人,問手機說沒有死者母親電話,問地址說不清楚地址。4月4日,記者好不容易突破制約跑了20多公里村道前去採訪死者的爺爺奶奶和同學時,被跟隨的“尾巴”招來一批鎮村幹部,實施各種暗示威脅干擾,迫使採訪物件不敢說真話。而記者被當地的種種電話騷擾則更是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記者從側面瞭解到,警方正在積極做死者母親工作。不給記者提供方便,或許另有隱情。警力的高度防範,讓當地群眾覺得很不理解:“造謠傳謠的你們不是抓了很多嗎?現在究竟是什麼情況?你們在害怕什麼?”記者向縣委宣傳部部長陳佳、縣政法委書記李盛春提問,問及網民關心的案發前是否有報案行為、證明不是他殺的證據是什麼、是否存在霸凌現象等問題時,兩位地方領導一致表示,這是網上謠言,根據法律,當地有理由不予回應。網上謠言不予回應,那麼,不予回應的,是不是都是謠言呢?這需要進一步調查。屍檢情況:損傷均為高墜傷4月7日,四川瀘州市委市政府召開媒體見面會,通報瀘縣太伏中學學生死亡事件的相關情況。透過省市縣三級技術人員的現場勘察、屍體檢驗、物證鑑定,結合對趙鑫的老師、同學、室友、保安、小賣部等人員的大範圍深入細緻的調查,可以確認:趙鑫的損傷為高墜傷,無其他暴力加害形成的損傷,可以排除他殺。對於此事,大部分網友表示相信官方說法,並把憤怒轉而引向了之前的謠言。這件從4月1日擾動公眾情緒的事件,終於算是畫上了休止符。希望家屬節哀,逝者安息回看這七日,瀘縣當地政府或許會覺得自己非常委屈,本來是一起很簡單的意外事件,生生被弄成了舉國聲討的一場信任危機。在這場危機中,當地政府陷入到了“塔西佗陷阱”當中,越是澄清越是維穩反而被罵的更兇;反而是某些人編造的低劣謠言,因為迎合了公眾對於校園安全和權力干擾的焦慮,獲得了相當多的市場。可以說如果沒有一開始的遮遮掩掩,或許就不會出現之後瀘縣的紛紛擾擾!當謠言出現,當地政府採取的是“刪帖 抓人”的方式,這樣的做法當然對打擊造謠行為是有效的,但是公眾卻很難辨別出這究竟是真的闢謠還是在“滅火”,被不當使用的警力、封閉的道路更加劇了這種困惑。而當新華社等媒體趕到當地試圖一探究竟的時候,當地政府卻錯過了讓利益無關方來增強自己信用的機會,把媒體當成對手,把輿情當成敵情,派人跟蹤、監視記者甚至直接威脅採訪物件干擾採訪。或許當地政府是想透過這樣的做法來控制輿論,但實際的結果是讓公眾目擊了媒體遭遇後加深了對政府的疑惑:如果沒有問題,你們在掩蓋什麼?太伏中學的少年死亡事件終於算是有了個初步的結果,相信輿論的焦點也會很快轉移到別的地方,但我們希望包括當地政府在內的中國基層官員,可以正視你們所處的時代和所面對的環境,去積極地擁抱這個新媒體帶來的輿論氛圍,從而避免下一次類似紛擾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