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和國家領導人陳雲逝世
在25年前的今天,1995年4月10日(農曆1995年3月11日),黨和國家領導人陳雲逝世。陳雲陳雲遺像陳雲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他的一生,是光輝的戰鬥的一生。他在70餘年的革命活動中,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建立了永不磨滅的功勳。黨和國家領導人送別陳雲陳雲同志誕辰100週年紀念大會陳雲同志最後的321天下面是《人民日報》1995年5月29日刊登的長篇通訊《陳雲同志最後的321天》的片段:陳雲同志是去年5月25日因肺炎住進北京醫院的,到今年4月10日去世,他在醫院裡度過了一生最後的321天。陳雲同志的體質本來就比較弱。早在延安的時候,他就把自己的身體比作“木炭汽車”,感冒發燒是常事。新中國成立後,他擔子重,工作忙,經常是上午、下午開會,或者看檔案、處理問題,晚上8點鐘到周總理那裡,12點鐘到毛主席那裡。1959年,他患了冠心病,後來經過治療,有所恢復,但冠心病的帽子沒有摘掉。1979年,他又患直腸癌,成功地做了手術切除。1984年,又發現他患有帕金森氏病。從此,他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但他的健康水平下降是很緩慢的,這主要是由於先進的醫學科學和醫務人員的精心治療,同時也由於他的生活很有規律。1952年,他戒掉了在革命戰爭年代抽香菸的習慣,而且說戒就戒,一點也不含糊。他的生活非常樸素。晚年,他的食譜是,早餐:麵包,果醬,黃油,豆漿;午餐:一葷一素;晚餐:豆製品,蔬菜。主食是機米。為了定量和不浪費糧食,每餐都稱米做飯。每餐配的水果,經常是香蕉。他的這些食譜,是常年不變的,即使逢年過節和過生日也不改變。他從來不請人吃飯,也從來不接受別人的宴請,總是自己吃自己的飯。他吃飯,不慌不忙,不與人談話,細嚼慢嚥。陳雲同志在工作之餘,或者同疾病鬥爭之時,能夠靜下心來得到休息,就是得益於聽評彈。評彈是流行於江南民間的一種說唱藝術。陳雲同志從少年時代起就喜歡聽評彈,先是跟他舅舅在當地鎮上的茶館裡聽書,後來聽上癮了,有時大人不去就自己去,靠在牆邊站著聽。他風趣地說,這叫聽“壁書”。後來由於從事革命活動,聽評彈就中斷了。1959年,他患心臟病休養期間,開始重新聽評彈。在這之後的30多年中,他聽的評彈書目之多,在全國恐怕是獨一無二的,評彈界尊稱他為“老聽客”。陳雲同志還廣泛接觸過各種流派的評彈藝人,同他們一道研究發展評彈藝術的問題。他鼓勵評彈界要“出人、出書、走正路”。去年4月初,他在上海從新聞聯播裡聽到中央機關為希望工程捐款的訊息,他要我們立即從他的存款中取出5000元錢,捐助給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的失學兒童。這筆錢落實到河南省盧氏縣湯河鄉和朱陽關鄉的16名失學兒童身上。11月,中央辦公廳信訪局轉來了這16名小學生寫給他的信。他說,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絕不能讓兒童失學,應該動員全社會力量來解決這個問題。不久,他在病床上聽到中央號召為貧困地區捐贈衣服、被子的訊息,他要我們告訴于若木同志馬上去辦。全家除捐贈了幾十件衣服外,還特意以陳雲同志的名義捐贈了一條嶄新的絲棉被子和床單。他聽了很高興。當我們向他報告,捐贈的被子和床單已經送給了貴州遵義地區的一位前志願軍戰士的家裡,這時,他專門把于若木同志叫到病床前,親自告訴她這個訊息。陳雲同志常對我們說,過去有句諺語:“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這是諷刺那種缺乏社會公德和同情心的自私自利的人的。我看應該把它改為“既掃自己門前雪,又管他家瓦上霜。”這是共產主義精神。他還特意把這句話用大字寫成了條幅。陳雲同志一生淡泊名利。他曾經書寫過這樣一個條幅:“個人名利淡如水,黨的事業重如山。”陳雲同志非常謙虛,歷來不願意宣傳自己。陳雲同志偉大光輝的業績,特別是在歷史的關鍵時刻,他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他一起戰鬥過的同志和黨內許多同志是十分清楚的,而且是深有體會的。每逢黨和國家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都想念陳雲同志,都希望知道他有什麼意見。陳雲同志到外地,從來不準當地領導幹部到機場迎接或者送別。拿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要做到“不接不送”。“不請不到”是陳雲同志會客的一條規定,即使春節老朋友來拜年也不例外。他說,電話拜年最好,既省時又省力。如果都來登門拜年,大家都受不了。關於陳雲同志的後事,早在50年代他就交代過。1959年2月10日,他曾經專門給中央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前幾年有一次中央委員全體會議上自願簽名死後火葬,那一次我未出席會議所以沒有簽字。我是贊成火葬的,特補此信,作為我的補簽字。”“同時我還贊成屍體解剖的,因為這無損於死者而有益於醫學。因此,如果我死後醫生覺得那些器官需要解剖來證實一下當時診斷醫療是否正確,請讓醫生解剖。”1991年,中央作出了關於喪事從簡的決定以後,陳雲同志非常擁護,多次交代,他死後一定要照此辦理。陳雲同志與世長辭了,他沒有留下什麼財產,只有不到2萬元的稿費。他臨終前的月工資是1336.0元,各專案補貼約250元。每月上交所得稅31.05元。按照國家規定,他從5月份起就不發工資和補貼了,但可以領到10個月工資的撫卹金,共計13360.0元。這就是陳雲同志一生的全部積餘。但是,他留下的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無價之寶。抗日戰爭時期,陳雲同志在延安。1961年1月,陳雲同志同毛澤東、劉少奇同志交談。1962年1月,陳雲同志同周恩來、彭真、楊尚昆同志在一起。1954年夏,陳雲同志同朱德、林伯渠、鄧小平、羅瑞卿等同志視察官廳水庫。1986年10月30日,陳雲同志同鄧小平、李先念同志在一起。1957年4月17日,陳雲同志在北京同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握手。1981年6月29日,陳雲同志同葉劍英同志交談。1960年4月,陳雲同志同宋慶齡、李維漢同志在一起。1992年11月16日,陳雲同志同江澤民同志交談。一九八六年二月九日,陳雲同志同李鵬同志交談。1958年7月15日,陳雲同志視察無錫國棉二廠。1986年5月18日,陳雲同志視察上海寶山鋼鐵公司。右二為陳國棟同志,右一為黎明同志。1983年8月4日,陳雲同志為少先隊夏令營活動點燃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