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個核能“充電寶”問世
2019年4月24日(農曆2019年3月20日),世界首座浮動核電站“洛蒙諾索夫院士”問世。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2019年4月24日釋出訊息稱,該公司已完成對世界首座浮動核電站“洛蒙諾索夫院士”號核能裝置的試驗。“洛蒙諾索夫院士”號作為世界上第一座浮動核電站,是由一艘長144米、寬30米的駁船搭載兩座35兆瓦核反應堆組成。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已經對該浮動核電站進行整體測試,確保了核能裝置工藝引數“完全達標並可投入運營”,預計今年7月份,“洛蒙諾索夫院士”號浮動核電站將獲得運營執照。(來源:Sputnik)?這艘浮動核電站的核反應堆官方代號KLT-40S,是在“泰米爾”號核動力破冰船的核反應堆的基礎上強化和改進而來,可以提供70兆瓦的電力和300兆瓦的熱量。浮動核電站到底是什麼東西?可能很多人對此充滿了疑惑,這玩意到底有什麼用?簡單理解,浮動核電站就相當於大型移動充電寶,透過核反應堆發電,在海上隨時移動,可以為艦船、島礁乃至城市提供能量支援,“洛蒙諾索夫院士”號浮動核電站可以為20萬人的城市提供足夠的電力。?概念上的中國浮動核電站的剖檢視(來源:中國核工業集團)移動性是其最大的優點,根本不需要考慮陸地上建立核電站的各種影響,它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移動到人煙稀少的地區,可以在不建立大型電網系統的情況下為邊緣地區供電,也可以用在中東等能源密集區域的海水淡化上,“洛蒙諾索夫院士”號的海水淡化裝置則可為居民提供每天24萬立方米的淡水。(來源:courtesyofRosatom)?還有一個優點是便宜,耐用。海上核能發電的成本要比陸地柴油發電便宜,雖然浮動核電站一次性成本較高,但是能夠使用四五十年,總體算下來還是很便宜的,“洛蒙諾索夫院士”號造價4.8億美元,正常壽命可達40年。俄羅斯發展浮動核電站的戰略目的俄羅斯其實從本世紀之初就開始發展浮動核電站,其主要目的是為北極戰略提供支援。北極圈現在是全球目光的聚集地之一,隨著氣候變暖,北極圈附近的國家都盯上了北極資源,前些日子蓬佩奧還排斥說中國沒有參與北極事務的權利。?(來源:維基共享)俄羅斯就在北極邊上,發展北極資源自然也被俄羅斯提上日程,2014年普京宣佈成立俄羅斯北極戰略司令部,並開始大力扶持北方艦隊,甚至去年還計劃重啟蘇聯時期的一些北極基地。在環境惡劣的北極開發資源一定要有強大的後勤保障,解決能源和物資供應問題才能在北極立足,尤其是美國也對北極虎視眈眈,浮動核電站在軍事和資源開採上擁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北極航線一旦開通,必然會取代歐亞大陸傳統海運航道,全球航運格局和地緣政治、經濟格局也會隨之發生改變,由此不難看出北極戰略的重要性。浮動核電站是個好東西,我國目前也正在大力發展,根據規劃,我國將在2021年建成首座海上浮動核電站,到時將在南海島礁建設,海上油氣開發,航行艦船的能量補充……等諸多領域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