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羊蹄草

yáng tí cǎo

羊蹄草
羊蹄草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羊蹄草
藥材拼音 yáng tí cǎo
藥材別名 一點紅、葉下紅、紅背葉、紫背草、土黃連
英文名稱 Sowthistle Tasselflower Herb
功效分類 清熱解毒藥
藥用部分 菊科植物一點紅Emilia sonchifolia (L.) DC.的全草。
(動)植物形態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0~40厘米,無毛或被疏毛,莖枝粉綠色。葉稍帶肉質,下部的葉片長5~10厘米,通常卵形,琴狀分裂或具鈍齒,上部的葉小,通常全緣,基部耳狀,多少抱莖,無柄,葉背常為紫紅色,故別名紅背葉。頭狀花序,長12~14毫米,具長柄,花枝通常二歧分枝。總苞綠色,圓柱狀,基部稍膨大,苞片1列,約與花冠同長;花紫色,全為兩性管狀花,花冠先端5齒裂。瘦果圓柱形,長約4毫米,有稜,冠毛白色,柔軟。瘦果細圓柱形,有5縱肋,冠毛白色,柔軟。花期長,春末至冬初開放。
產地分佈 生於山野、路旁、村邊。主產於廣東、廣西、福建、貴州、江西等地。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或趁鮮切段,曬乾。
藥材性狀 全草長10~40厘米。根細長,圓柱形,灰黃色。莖圓柱形,多分枝,有縱紋,灰綠色至黃綠色。葉疏生,厚紙質,光滑,無毛,下部葉呈琴狀分裂,上部葉較小,基部抱莖,葉上表麵灰綠色,葉下表面紅色。頭狀花序具長總花梗,排成疏鬆的傘房花序式;總苞樽狀,綠色;花冠紅色,多已脫落,瘦果綠色,冠毛極多,白色。有青草氣。
性味歸經 性涼,味微苦。無歸經。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消炎、利尿。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 用量15~30克,煎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用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炎、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泌尿系統感染、睪丸炎、乳腺炎、癤腫瘡瘍、面板溼疹、跌打扭傷。
藥理研究 100%煎劑用平板打洞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其甲醇提取物對艾氏腹水瘤EAC、小鼠成纖維細胞株L929有細胞毒性,並能抑制腫瘤的增長,延長小鼠存活時間和抑制DNA合成。
化學成分 全草含生物鹼和酚性成分。葉顯黃酮苷、糖類反應。另含克氏千里光鹼、多榔菊鹼、金絲桃苷、三葉豆苷、蜂花酸、熊果酸、槲皮苷、槲皮素、棕櫚酸、西米杜鵑醇等成分。
使用禁忌 孕婦慎用。
配伍藥方 ①治扁桃體炎:羊蹄草9克。水3碗煎成1碗,分2次頻頻含咽。(江西《草藥手冊》) ②治慢性胃腸炎:羊蹄草60克,桂皮6克。水煎,每日1劑。(江西《草藥手冊》) ③治風熱翳膜:羊蹄草120克,梅片0.3克。共搗爛,敷眼眶四周。(《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陰道炎,外陰溼疹:鮮羊蹄草30~50克,食鹽少許。煎水燻洗。(《安徽中草藥》) ⑤治水腫:羊蹄草全草、燈心草各60克。水煎,飯前服,每日2次。(《福建民間草藥》) ⑥治乳腺炎,癤腫:羊蹄草鮮全草適量,加食鹽少許搗爛。敷患處,每日1換。同時鮮全草30克(幹品15克),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上一味中藥材: 槓板歸
下一味中藥材: 地錦草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