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槐枝

huái zhī

槐枝
槐枝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槐枝
藥材拼音 huái zhī
藥材別名 槐嫩櫱
英文名稱 Locust twig
功效分類 清熱燥溼藥
藥用部分 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I.的嫩枝。
(動)植物形態 落葉喬木,高8~20米。樹皮灰棕色,具不規則縱裂,內皮鮮黃色,具臭味;嫩枝暗綠褐色,近光滑或有短細毛,皮孔明顯。奇數羽狀複葉,互生,長15~25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7~15,柄長約2毫米,密生白色短柔毛;托葉鐮刀狀,早落;小葉片卵狀長圓形,長2.5~7.5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漸尖具細突尖,基部寬楔形,全緣,上面綠色,微亮,背面伏生白色短毛。圓錐花序頂生,長15~30厘米;萼鍾狀,5淺裂;花冠蝶形,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脈微紫,翼瓣和龍骨瓣均為長方形;雄蕊10,分離,不等長;子房筒狀,有細長毛,花柱彎曲。莢果肉質,串珠狀,長2.5~5厘米,黃綠色,無毛,不開裂,種子間極細縮。種子1~6顆,腎形,深棕色。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產地分佈 生於山坡、平原,或植於庭園、路邊。全國各地普遍栽培。
採收加工 春季採收,曬乾或鮮用。
藥材性狀 為類圓形小段狀,長短不一,外表灰棕色或暗綠色,質堅硬,不易折斷,切斷面纖維性,淺黃色或黃白色,皮部較薄。氣臭,味微苦。
性味歸經 性平,味苦。歸心經、肝經。
功效作用 散瘀止血,清熱燥溼,祛風殺蟲。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燥溼藥。
臨床應用 內服:煎湯,用量15~30克;浸酒或研末。外用:適量,煎水燻洗;或燒瀝塗。主治崩漏,赤白帶下,痔瘡,陰囊溼癢,心痛,目赤,疥癬。
藥理研究 槐枝中所含的角鯊烯能夠促進血液迴圈,提高紅細胞攝氧水平,對血液迴圈障礙引起的心臟病及中風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化學成分 含芸香甙(rutin),槐枝的主要藥理活性成分為黃酮類化合物,其中以蘆丁和槲皮素為主,所含的揮發油成分多為不飽和脂肪酸類。
使用禁忌 尚不明確。
配伍藥方 ①治崩中或赤白,不問年月遠近:槐枝,燒灰,食前酒下方寸匕。(《梅師集驗方》) ②治面板瘙癢,疥癩:嫩槐枝煎水洗。(《安徽中草藥》) ③治痔核:槐枝,濃煎湯,先洗痔,便以艾灸痔上七壯,以知為度。(《傳信方》) ④治目癢極難忍:姜粉、枯礬、白硼砂。上為末,口津調和如粟米大,要用時將一丸放於大眥上。(《銀海精微》三霜丸)
上一味中藥材: 三棵針
下一味中藥材: 當藥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