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大風艾

dà fēng ài

大風艾
大風艾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大風艾
藥材拼音 dà fēng ài
藥材別名 艾納香、冰片艾
英文名稱 balsamiferou blumea herb
功效分類 祛風溼散寒藥
藥用部分 菊科植物艾納香Blumea balsamifera DC.的全草。
(動)植物形態 一年生或多年生大草本或灌木。全株密被黃白色茸毛,高達3米,具香氣。莖直立,木質化,多分枝,青白色。單葉互生,短柄或無柄。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邊緣具不整齊鋸齒,上面綠色有短柔毛,下面密被銀白色茸毛。頭狀花序較小,排列成傘房狀。瘦果有10稜,被茸毛,頂端有淡白色冠毛l輪。花期3~5月,果期9~10月。
產地分佈 生於園邊、路邊林緣或山坡灌木叢中。分佈於廣東、廣西、海南、雲南、貴州、福建、臺灣等地。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陰乾。
藥材性狀 莖呈圓柱形,大小不等。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縱稜,分枝,密生黃褐色柔毛。斷面木質部鬆軟,黃白色,中央有白色髓。葉略皺縮或破碎,邊緣具細鋸齒,上面灰綠色,略粗糙,被短毛,下面密被白色長絹毛,嫩葉兩面均密被銀色長絹毛,葉脈帶黃色,下面突出較明顯;葉柄半圓形,密被短毛。葉質脆,易碎。氣清香,味辛涼。
性味歸經 性溫,味辛、苦。歸肝經、胃經、肺經。
功效作用 溫中活血,調經,祛風除溼,殺蟲。屬祛風溼藥下屬分類的祛風溼散寒藥。
臨床應用 用量10~20克,煎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或研末調敷患處。用治外感風寒、瀉痢、腹痛腸鳴、腫脹、月經不調、痛經、筋骨疼痛、跌打損傷、溼疹、皮炎、癬瘡。
藥理研究 1.大風艾提取液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功效與作用,臨床上可用於失眠和高血壓病。 2.1%大風艾浸劑的利尿作用,與咖啡因及茶葉浸劑相似,但較後者為弱。另外,艾納香素還具有保肝作用。
化學成分 大風艾含揮發油,主為左旋龍腦,以及少量1,8-桉葉素、檸檬烯、左旋樟腦、倍半萜烯醇、乙醯間苯三酚二甲醚等。並含有黃酮苷、香豆精、三萜等化合物。鮮葉及嫩枝是提取冰片的原料。
使用禁忌 陰虛血熱者慎用。
配伍藥方 1.治頭風痛:大風艾鮮葉30克,雞蛋2個。加酒、鹽同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2.治膿皰瘡:大風艾、苦參、地膽草、荊芥各15克,白鮮皮、銀花葉各30克,青蒟葉9克,梔子12克。煎水候溫外洗患處,每日1劑。
上一味中藥材: 半楓荷
下一味中藥材: 四塊瓦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