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ōng guā pí
藥材名稱 | 冬瓜皮 |
藥材拼音 | dōng guā pí |
藥材別名 | 白瓜、白冬瓜、枕瓜、白瓜皮、白東瓜皮 |
英文名稱 | exocarpium benincasae |
功效分類 | 利水消腫藥 |
藥用部分 | 葫蘆科植物冬瓜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的外層果皮。 |
(動)植物形態 | 一年生攀援草本。莖粗壯,密被黃棕色刺毛,卷鬚多分2~3叉。單葉互生,掌狀淺裂至中裂,呈五角狀寬卵形至腎形,先端尖,基部深心形,邊緣具鋸齒,兩面有粗硬毛。花單性,雌雄同株,單生於葉腋。花萼管狀,5裂,裂片三角狀卵形,邊緣有鋸齒;花冠鮮黃色,5裂,花瓣外展,雄蕊3枚,離生,藥室多回曲折;雌花柄短,子房下位,長圓筒形或長卵形,密被黃褐色長硬毛,柱頭3。瓠果大形,肉質,橢圓形或長方狀橢圓形,有時近圓形,果皮淡綠色,表面有毛及蠟質粉霜,果肉肥厚,白色;果梗圓柱形,具縱槽,被粗硬毛。種子多數,白色或黃白色。 |
產地分佈 | 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在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等地有栽培。 |
採收加工 | 果實成熟後採摘或食用冬瓜時,洗淨,削取外層果皮,曬乾。 |
藥材性狀 | 不規則薄片或碎片,通常向內捲曲或為筒狀,大小不一。外表麵灰綠色或黃白色,有時被白霜;內表面較粗糙,偶見筋脈狀維管束。體輕,質脆,易折斷。無臭,氣微,味淡。 |
性味歸經 | 味甘、性涼。歸小腸經、胃經。 |
功效作用 | 清熱利尿、消腫。屬利水滲溼藥下屬分類的利水消腫藥。冬瓜皮具有利尿作用,使排尿速度增加,且具有降血糖作用。 |
臨床應用 | 用量10~30克,煎服;或外用。用治水腫脹滿、小便不利、暑熱口渴、小便短赤。冬瓜皮燒研,酒服1錢,治損傷腰痛(《生生編》)。 |
藥理研究 | 利尿。 |
化學成分 | 含三萜類化合物、揮發油、甾類化合物等成分。另含E-2-己烯醛、正己烯醛、甲酸正己醇酯、2,5-二甲基吡嗪、2-甲基吡嗪、己酸異多花獨尾草烯醇酯、胡蘿蔔素等成分。 |
使用禁忌 | 因營養不良而致之虛腫慎用。 |
配伍藥方 | ①治水腫:冬瓜皮30克,五加皮9克,姜皮12克。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②治腎臟炎,小便不利、全身浮腫:冬瓜皮20克,西瓜皮20克,白茅根20克,玉蜀黍蕊15克,赤豆100克。水煎。每日3次分服。(《現代實用中藥》) ③治體虛浮腫:冬瓜皮30克,杜赤豆60克,紅糖適量。煮爛,食豆服湯。(《浙江藥用植物志》) ④治咳嗽:冬瓜皮(經霜者)15克,蜂蜜少許。水煎服。(《滇南本草》) ⑤治夏日暑熱口渴,小便短赤:冬瓜皮、西瓜皮等量,煎水代茶飲。(《四川中藥志》1960年)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