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海金沙

hǎi jīn shā

海金沙
海金沙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海金沙
藥材拼音 hǎi jīn shā
藥材別名 海金砂、左轉藤灰
英文名稱 Lygodium japonicum
功效分類 利尿通淋藥
藥用部分 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的成熟孢子。
(動)植物形態 多年生攀援植物。莖草質,細弱。地下莖細而匍匐,被細柔毛。葉為1~2回羽狀複葉,紙質,兩面均被細柔毛;能育羽片卵狀三角形,小葉卵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或不規則分裂,上部小葉無柄,羽狀或戟形,下部的小葉有柄。不育羽片尖三角形,小葉闊線形或基部分裂呈不規則的小片。孢子囊生於能育羽片的背面,在2回小葉的齒及裂片頂端呈穗狀排列,孢子囊群蓋鱗片狀,卵形,每蓋下生一橫卵形的孢子囊,環帶側生,聚集一處。
產地分佈 野生於山坡叢中,攀援他物而生長。分佈於長江以南各地及陝西、甘肅。
採收加工 8~9月孢子成熟時,選擇晴天清晨潮露未乾時割取植株,置襯有紙或布的筐內,於避風處曝曬,至干時用手搓揉,抖動,使葉背之孢子脫落,再用細篩篩去殘葉,曬乾即可。
藥材性狀 海金沙呈粉末狀,棕黃色或淺棕黃色。體輕,手捻有光滑感,置手中易由指縫滑落。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 味甘,性寒。歸膀胱經、小腸經。
功效作用 清利溼熱、通淋止痛。屬利水滲溼藥下屬的利尿通淋藥。
臨床應用 內服;煎湯,用量6~15克,包煎;或研末,每次2~3克。主治熱淋、砂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澀痛,臨床用治尿路結石、肝膽(黃疸)疾患、尿路感染等。
藥理研究 海金沙榨出液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均有抑制作用。此外,海金沙還具有利膽、利尿排石的功效與作用,另能增加輸尿管蠕動。
化學成分 含水溶性成分海金沙素及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反式-對香豆酸、肉豆蔻酸等有機酸類。還含赤黴素A73的甲酯。
使用禁忌 腎陰虧虛者慎用。
配伍藥方 ①治血淋痛澀:海金沙末,新汲水或砂糖水服3克。(《普濟方》) ②治尿路結石:海金沙、金錢草、車前草各30克,煎服。(《北海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③治膀胱炎:海金沙、車前草、積雪草、一點紅、白茅根各30克,煎水服。(《江西草藥手冊》) ④治腎炎水腫:海金沙、馬蹄金、白茅根各30克,玉米鬚12克。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⑤治痢疾:海金沙9克,薏苡根9克。水煎兌白糖服。(《江西草藥》) ⑥治肝炎:海金沙15克,陰行草30克,車前18克。水煎服,每日1劑。(《江西草藥》) ⑦治吐血,衄血:海金沙為細末。新汲水調下。《直指方》
上一味中藥材: 黃蜀葵
下一味中藥材: 粉萆薢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