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七葉蓮

qī yè lián

七葉蓮
七葉蓮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七葉蓮
藥材拼音 qī yè lián
藥材別名 小葉鴨、腳木漢桃葉、手樹、七加皮、七葉藤、狗腳蹄
英文名稱 scandent schefflera stem and leaf
功效分類 活血止痛藥
藥用部分 五加科鵝掌柴屬植物鵝掌藤Schefflera arboricola Hayata和密脈鵝掌柴的莖葉。
(動)植物形態 常綠藤狀灌木。莖圓筒形,有細縱條紋;小枝有不規則縱皺紋。掌狀複葉互生,托葉在葉柄基部與葉柄合生成鞘狀,宿存或與葉柄一起脫落;小葉7~9;小葉片革質,倒卵狀長橢圓形,長9~16厘米,寬2.5~4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漸狹或鈍形,全緣。傘形花序集合成長圓錐花序,頂生;總花梗短,疏生星狀絨毛,花萼5齒裂;花瓣5~6片,分離,卵形,白色;雄蕊5;子房下位,無花柱。漿果球形,有明顯的5稜,橙黃色。
產地分佈 分佈於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生於山谷或陰溼的疏林中。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
藥材性狀 本品莖呈圓柱形,直徑0.5~3厘米,淡棕色,有直線紋;質輕,硬而易折斷,斷面木質部寬廣,中心有髓或中空。掌狀複葉,葉柄長,基部擴大,小葉通常7片,故稱“七葉蓮”,小葉片革質,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側脈和網脈明顯。氣微,味微苦澀。以葉多、色綠者為佳。
性味歸經 性溫,味辛、微苦。有小毒。無歸經。
功效作用 祛風止痛,活血消腫。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止痛藥。
臨床應用 內服:煎湯,9~15克;或泡酒。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主治風溼痺痛,頭痛,牙痛,脘腹疼痛,痛經,產後腹痛,跌打腫痛,骨折,瘡腫。
藥理研究 七葉蓮可降低血壓,切斷迷走神經,降壓作用不受影響;加強心肌收縮力,劑量加大可出現傳導阻滯;對抗組胺和乙醯膽鹼引起的氣管和迴腸收縮;大劑量時興奮離體妊娠子宮,而對離體非妊娠子宮則呈現抑制作用。此外,還有明顯的鎮靜、鎮痛、抗驚厥作用。
化學成分 含鐮葉芹醇( falcarinol)、(E)-β-金合歡烯[(E) -β-farnescene]、植物醇(phytol)和多孔甾醇(poriferasrerol)等。
使用禁忌 氣血虛弱者、孕婦禁服。
配伍藥方 ①治風溼關節痛:①幹七葉蓮莖500克。浸酒1000克,浸7天后飲。每次15克。(《廣東省惠陽地區中草藥》) ②治跌打損傷:七葉蓮全株30克。水煎服。或用鮮葉適量搗爛,調酒炒熱外敷。(《廣西本草選編》) ③治外傷出血:漢桃葉適量,搗爛敷患處。(《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手冊》)
上一味中藥材: 八楞木
下一味中藥材: 自然銅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