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大駁骨

dà bó gǔ

大駁骨
大駁骨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大駁骨
藥材拼音 dà bó gǔ
藥材別名 大接骨草、偏腫鴨嘴花、黑葉爵床、大接骨、救命王、大還魂
英文名稱 Common lapel bone
功效分類 活血療傷藥
藥用部分 爵床科植物大駁骨Adhatoda ven-tricosa(Wall.)Nees的莖葉。
(動)植物形態 常綠灌木。莖直立,圓柱形;新枝綠色,老枝灰黃色,節間顯著膨大呈膝狀,葉對生;葉片近革質;橢圓形,長10~15cm,寬4.5~6cm,先端鈍,基部尖窄,全緣。穗狀花序頂生,有多數寬卵形的苞片,內有3~4花;小苞片極小;萼片5;花冠二唇形,花白色而有紅色斑點, 上唇2裂,下唇較大,3淺裂,中裂較寬;雄蕊2,著生於花冠喉部,花柱線形,2淺裂,蒴果卵形或橢圓形,有毛。
產地分佈 多生於山地、水邊、坡地、路旁灌木叢或林下溼潤地,常為栽培綠籬。分佈於廣東、廣西等華南各省區。
採收加工 全年可採。洗淨,切段,曬乾。
藥材性狀 莖枝圓柱形,多切成段,表面光滑,微具縱稜,灰綠色,或棕黃色,節部膨大,略帶紫色,斷面中空有髓。葉對生,具短柄;葉片橢圓形,革質,長10~15cm,寬3~6cm,先端鈍,基部楔形,全緣,葉面青綠色,葉青黃綠色,微顯光亮,無毛。氣微,味微辛。以莖枝細、葉多、色青綠者為佳。
性味歸經 性平,味辛、苦。歸肝經、脾經。
功效作用 活血止痛,化瘀接骨,祛風除溼,消腫解毒。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療傷藥。
臨床應用 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主治跌打傷腫,骨折,勞傷腰痛,風溼痺痛,胃氣痛,無名腫毒,外傷紅腫。
藥理研究 大駁骨葉中所含的鴨嘴花鹼有顯著興奮子宮、興奮呼吸、收縮支氣管、減弱心肌收縮力、減少冠脈流量等作用,並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宋內痢疾桿菌、志賀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等有中等程度的抗菌作用;脫氫鴨嘴花鹼有顯著的區域性麻醉作用。從葉、花及根部提取的油脂部分有抗結核桿菌作用。鴨嘴花油有驅蛔作用。
化學成分 大駁骨葉含鴨嘴花酮鹼(vasicinone)、鴨嘴花醇鹼(vasicol)、去氧鴨嘴花酮鹼(de-oxyvasicinone)、鴨嘴花鹼(vasicine)、去氧鴨嘴花鹼(deoxypeganine)等生物鹼(deoxyvasi-cine)等。地上部分含生物鹼:鴨嘴花考林鹼(vasicoline)、鴨嘴花考林酮鹼(vasicolinone)、安尼索鹼(anisotine)、鴨嘴花定鹼(adhatodine)和大駁骨酮鹼(adhavasinone)等。
使用禁忌 孕婦慎服。
配伍藥方 ① 消腫止痛,接骨,並治風溼痺痛:大駁骨二兩,澤蘭一兩,透骨消一兩,雙飛蝴蝶五錢,小駁骨二兩,肉郎傘三兩,雞骨香五錢。共搗爛,酒炒熱外敷。(《廣西中藥志》) ② 治跌打創傷紅腫:大駁骨適量。捶爛用酒炒熱,敷傷處。(《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上一味中藥材: 土鱉蟲
下一味中藥材: 馬錢子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