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仙茅

xiān máo

仙茅
仙茅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仙茅
藥材拼音 xiān máo
藥材別名 地棕、獨芋、仙茅參、獨茅根、仙棕
英文名稱 rhizoma curculiginis
功效分類 補陽藥
藥用部分 石蒜科植物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的根莖。
(動)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莖延長,圓柱狀,肉質,外皮褐色;根粗壯,肉質。地上莖不明顯。葉狹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下延成柄,再向下擴大呈鞘狀,綠白色,邊緣膜質;葉脈明顯,有中脈;兩面疏生長柔毛,後漸光滑。花腋生;花梗藏在葉鞘內;花雜性,上部為雄花,下部為兩性花;苞片披針形,綠色,膜質,被長柔毛;花被下部細長管狀,上部六裂,裂片披針形,內面黃色,外面白色,有長柔毛;雄蕊6,花絲短;子房狹長,被長柔毛。蒴果橢圓形,稍肉質,先端有喙,被長柔毛。種子稍呈球形,亮黑色,有喙,表面有波狀溝紋。
產地分佈 生於海拔1600米的林下草地或荒地上。分佈於浙江、福建、江西等地。
採收加工 2~4月發芽前或7~9月苗枯萎時挖取根莖,洗淨,除去鬚根和根頭,曬乾;或蒸後曬乾。
藥材性狀 圓柱形,略彎曲,長3~10厘米,直徑0.4~0.8厘米。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有縱軸溝及橫皺紋與細孔狀的粗根痕。質硬脆,易折斷,斷面平坦略呈角質狀,淡褐色或棕褐色,近中心處色較深,並有一深色環。氣微香,味微苦辛。
性味歸經 性熱,味辛,歸腎經、肝經、脾經。
功效作用 補腎陽、強筋骨、祛寒溼。屬補虛藥分類下的補陽藥。
臨床應用 用量3~9克,煎服;或入丸、散;或浸酒。用治陽痿精冷、小便失禁、崩漏、心腹冷痛、腰腳冷痺、癰疽、瘰癧等。
藥理研究 藥理研究表明,仙茅有雄激素樣和適應原樣作用,有抗衰老作用,並能增強免疫功能。仙茅有一定的毒性,一般可用米泔水浸泡後除去紅水則毒減。近年來對其成分及作用有較多的研究,基本藥理皆為了強壯作用,單用有效,亦入複方中用。另外還具有鎮靜抗驚厥、抗炎、雄性激素樣、提高免疫功能、適應原樣、提高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提高Na+-K+-ATP酶活性、抗菌、降血糖、抗癌等作用。毒性很低。
化學成分 主要含多種環木菠蘿烷型三萜及其糖苷、甲基苯酚、仙茅苷A、仙茅苷B、地衣二醇葡萄糖苷、仙茅萜醇、石蒜鹼、胡蘿蔔苷和氯代甲基苯酚的多糖苷類。採用HPLC法測定仙茅中仙茅苷的含量。
使用禁忌 陰虛火旺者禁服,有小毒。
配伍藥方 ①治男子虛損,陽痿不舉:仙茅(米泔浸去赤水,曬乾)120克,淫羊藿(洗淨)120克,五加皮120克。用絹袋裝入,酒內浸入一月取飲。(《萬氏家抄方》仙茅酒) ②治陽痿,耳鳴:仙茅、金櫻子根及果實各15克。燉肉吃。(《貴州草藥》) ③治老年遺尿:仙茅30克。泡酒服。(《貴州草藥》) ④治癰疽火毒,漫腫無頭,色青黑者:仙茅不拘多少(連根鬚)煎,點水酒服;或以新鮮者搗爛敷之。有膿者潰,無膿者消。(《滇南本草》) ⑤治鼻衄:仙茅、白茅根、踏地消各15克。煮豬精肉食。(《湖南藥物志》)
上一味中藥材: 續斷
下一味中藥材: 巴戟天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