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ǎi hé
藥材名稱 | 百合 |
藥材拼音 | bǎi hé |
藥材別名 | 重邁、百合蒜、蒜腦薯 |
英文名稱 | lily |
功效分類 | 補陰藥 |
藥用部分 | 百合科植物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 Thunb.的肉質鱗葉。 |
(動)植物形態 | 多年生草本;高45~90厘米。鱗莖近球形,直徑約5厘米。莖直立,綠色。葉互生,狹披針形或披針狀線形,長5~15厘米,寬1~2厘米,頂端漸尖,葉全緣,兩面無毛。花白色,極香,外面略帶綠色,單朵頂生或2~3朵排成傘形;花梗長約3厘米;花被片6,靠合成喇叭形,長10~19厘米,基部蜜腺兩邊無乳突;雄蕊6枚,花絲長約15厘米,花葯長圓形,揹著,外露;花柱外伸,頂彎曲,子房柱形,具3稜,3室,每室有胚乳多數,柱頭3淺裂。蒴果長圓形,長5~7厘米。花期5~6月;果期8~9月。 |
產地分佈 | 多生於山坡草地。現全國各地有栽培。 |
採收加工 | 秋季採挖,洗淨,剝取鱗葉,置沸水中略燙,乾燥。 |
藥材性狀 | 長橢圓形,長2~5厘米,寬1~2厘米,中部厚1.3~4毫米。表面類白色、淡棕黃色或微帶紫色,有數條縱直平行的白色維管束。頂端稍尖,基部較寬,邊緣薄,微波狀,略向內捲曲。質硬而脆,斷面較平坦,角質樣。無臭,味微苦。 |
性味歸經 | 性寒,味甘。歸心經、肺經。 |
功效作用 | 養陰潤肺、清心安神。屬補虛藥下分類的補陰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6~12克,水煎服。用治陰虛久咳、痰中帶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風寒咳嗽、脾胃虛寒、大便滑洩者忌服。 |
藥理研究 | 現代藥理試驗結果表明,水煎劑對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有止咳作用,使小鼠肺灌流流量增加。此外,還有鎮咳、平喘、祛痰;抗應激性損傷;鎮靜催眠;增強免疫功能;升高外周白細胞的作用等。 |
化學成分 | 本品主要含岷江百合苷、去醯百合皂苷、胡蘿蔔苷、去醯百合皂苷、百合皂苷、β-澳洲茄邊鹼、1-O-對香豆醯甘油、奴阿皂苷元等。 |
使用禁忌 | 風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禁服。 |
配伍藥方 | ①治咳嗽不已,或痰中有血:款冬花、百合(焙,蒸)等分。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食後臨臥細嚼,薑湯嚥下,噙化尤佳。(《濟生續方》百花膏) ②治天皰溼瘡:生百合搗塗,一二日即安。(《瀕湖集簡方》) ③治耳聾、耳痛:幹百合為末,溫水服6克,日二服。(《千金要方》) ④治神經衰弱,心煩失眠:百合15克,酸棗仁15克,遠志9克。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⑤治肺癰:百合,或煮或蒸,頻食,拌蜜蒸更好。(《經驗廣集》百合煎)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