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禹餘糧

yǔ yú liáng

禹餘糧
禹餘糧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禹餘糧
藥材拼音 yǔ yú liáng
藥材別名 禹糧石、太一餘糧、石中黃、餘糧石、禹糧土
英文名稱 Limonitum
功效分類 斂肺澀腸藥
藥用部分 氫氧化物類礦物褐鐵礦Limonite的礦石。
(動)植物形態 禹餘糧,又稱太一餘糧、石腦、禹哀等,是一種鐵礦石,屬於斜方晶系的褐鐵礦。在形態上,禹餘糧呈現為不規則的斜方塊狀,其大小一般長5~10cm,厚1~3cm。表面顏色主要為紅棕色、灰棕色或淺棕色,具有多凹凸不平的特點,有時表面還附有黃色粉末。禹餘糧的斷面多顯深棕色與淡棕色或淺黃色間的層紋,各層硬度不同,質松部分指甲可划動。體重且質硬,氣微,味淡,嚼之無砂粒感。
產地分佈 主產於河南、江蘇;浙江、四川、廣東等地亦產。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挖,挖取後除去泥沙雜質。遇有卵狀體時不要打碎,以防其內部褐鐵礦粉末散失或被汙染。
藥材性狀 不規則的斜方塊狀,常呈中空或結實的結核狀、鍾乳狀。表面紅棕色、灰棕色或橙黃色,多凹凸不平或附有黃色粉末。有刀削痕。質重而堅硬,不易打碎,斷面粗糙,有深棕色與淡棕色相間的層紋。具土氣,味淡,嚼之無砂粒感。
性味歸經 性微寒,味甘、澀。歸胃經、大腸經。
功效作用 澀腸止瀉、收斂止血。屬收澀藥下屬分類的斂肺澀腸藥。
臨床應用 用量10~15克,煎服;外用適量,研末撒於患處或調敷。用治久瀉久痢、便血、脫肛、婦女崩漏帶下。有實邪者不宜用。
藥理研究 生品有明顯縮短凝血時間及出血時間作用,而煅品則出現延長凝血時間及出血時間;生品、煅品、醋淬品水煎液均能抑制胃腸蠕動。
化學成分 主含鹼式氧化鐵及含水的三氧化二鐵。有時含銅、鉛、鋅、鈷、鎳、金等元素。
使用禁忌 暴病實邪不宜使用。孕婦慎用。
配伍藥方 ①治冷勞,大腸轉洩不止。禹餘糧120克(火燒令赤,於米醋內淬,如此七遍後,搗研如面),烏頭30克(冷水浸一宿,去皮、臍,焙乾,搗羅為末)。上藥相和,用醋煮麵糊和為丸,如綠豆大。每服食前,以溫水下五丸。(《聖濟總錄》神效太乙丹) ②治老人多滑洩氣虛者,久不止:禹餘糧120克(鹽泥數層封固,炭火煅半日),白朮240克,甘草30克,補骨脂90克,俱用酒拌炒,研為末,和入禹餘糧末內。每服9克,早晨參湯或米湯調下。或用飴糖作丸,亦可。(《方脈正宗》) ③治婦人帶下:白下:禹餘糧30克,乾薑等分;赤下:禹餘糧30克,乾薑15克。禹餘糧用醋淬,搗研細為末。空心溫酒調下6克。(《勝金方》) ④治婦人少腹痛,面青或黃或赤或黑,不能喘息:禹餘糧,為末。每服6克,米飲調下,日二三服,極效。(《衛生易簡方》) ⑤治五勞七傷,氣脹飽滿,黃病四肢無力,女子赤白帶,幹血勞症,久瘧痞塊:禹餘糧二斤半,好醋八斤,同煮醋幹為度。(《秘傳大麻瘋方》) ⑥滅瘢痕:禹餘糧、半夏等分。末之,以雞子黃和。先以新布拭瘢令赤,以塗之,勿見風,日二。(《千金要方》)
上一味中藥材: 盤龍七
下一味中藥材: 五倍子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