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àng dà hǎi
藥材名稱 | 胖大海 |
藥材拼音 | pàng dà hǎi |
藥材別名 | 大洞果、南安子、胡大海、通大海 |
英文名稱 | sterculia scaphigera |
功效分類 | 清化熱痰藥 |
藥用部分 | 梧桐科植物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的成熟種子。 |
(動)植物形態 | 落葉喬木,高30~40米。樹皮粗糙有細條紋。單葉互生,葉片革質,卵圓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6~14厘米,3裂,中裂片較長,兩側裂片的長約為中裂片的1/2,或稍長,先端鈍或銳尖,基部圓形或近截形,全緣或微波狀,上面綠色,光滑無毛,下面灰綠色,葉柄5~15厘米,粗壯。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雜性同株;花萼鍾狀,長0.7~1厘米,先端5深裂,裂片披針形,外面被星狀柔毛;花瓣缺;雄花具雄蕊10~15枚,花葯及花絲均具柔毛,不育心皮被短柔毛;雌花具雌蕊l枚。由5個被短柔毛的心皮組成,具1纖細子房柄,柱頭2~5裂,退化雄蕊為1簇無花絲的花葯,環繞子房。瞢葖果1~5個,著生於果梗上,長18~24厘米,基部寬5~6厘米,先端長漸尖,呈小舟狀,成熟時開裂,初被疏柔毛,後脫落。種子稜形或倒卵形,長1.8~2.8厘米,深黑褐色,表面具皺紋。花期3月,果期4~6月。 |
產地分佈 | 生於熱帶地區。近年在廣東、海南及廣西有少量引種。 |
採收加工 | 於4~6月果實成熟時採收,乾燥。 |
藥材性狀 | 紡綞形或橢圓形。先端鈍圓,基部略尖而歪,具淺色的圓形種臍,表面棕色或暗棕色,微有光澤,具不規則的幹縮皺紋。外層種皮極薄,質脆,易脫落。中層種皮較厚,黑褐色,質松易碎,遇水膨脹成海綿狀。斷面可見散在的樹脂狀小點。內層種皮可與中層種皮剝離,稍革質,廣卵形;子葉菲薄,緊貼於胚乳內側,與胚乳等大。氣微,味淡,嚼之有黏性。 |
性味歸經 | 性寒,味甘。歸肺經、大腸經。 |
功效作用 | 清熱潤肺、利咽解毒、潤腸通便。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清化熱痰藥。 |
臨床應用 | 2~3枚,沸水泡服或煎服。用治肺熱聲啞、乾咳無痰、咽喉幹痛、熱結便閉、頭痛目赤。 |
藥理研究 | 利尿;鎮痛。浸出液對兔有緩瀉作用,服後促進腸蠕動而通便;種仁煎液有降血壓作用;對流感病毒PR6株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此外,尚有抗菌作用。且還具有一定毒性。 |
化學成分 | 種皮含活性成分胖大海素;胚乳含揮發油、黃芪膠粘素等;種子含水溶性多糖、多種脂肪酸,還含2,4-二羥基苯甲酸、半乳糖、戊糖、β-谷甾醇及胡蘿蔔苷等。 |
使用禁忌 | 脾胃虛寒忌服。 |
配伍藥方 | ①治乾咳失音,咽喉燥痛,牙齦腫痛,因於外感者:胖大海五枚,甘草3克,燉茶飲服,老幼者可加入冰糖少許。(《慎德堂方》) ②治肺熱音啞:胖大海3枚,金銀花、麥冬各6g,蟬蛻3克。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③治慢性咽炎:胖大海3克,杭菊花、生甘草各9克。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④治大便出血:胖大海數枚,開水泡發,去核,加冰糖調服。因熱便血,效。[《醫界春秋》1936(1):93]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