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é gěng
藥材名稱 | 桔梗 |
藥材拼音 | jié gěng |
藥材別名 | 梗草、土人參、苦桔梗、白藥、利如 |
英文名稱 | Platycodon grandiflorus |
功效分類 | 清化熱痰藥 |
藥用部分 | 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 (Jacq.)A.DC.的根。 |
(動)植物形態 |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主根長紡錘形,分枝少。莖高30~120厘米,無毛,通常不分枝或上部稍分枝。葉3~4輪生、對生或互生,無柄或有極短柄,葉片卵形至披針形,頂端尖,邊緣有尖鋸齒,基部楔形,下面被白粉。花1至數朵,單生莖頂或整合疏總狀花序,花萼鍾狀,裂片5,花冠寬鐘形,直徑4~6厘米,藍色或藍紫色,裂片5,三角形,雄蕊5枚,花兒絲基部變寬,密生細毛,子房下位,花柱5裂。蒴果。 |
產地分佈 | 生於山地草坡、林邊。南北各省區均有分佈,並有栽培。 |
採收加工 | 春、秋季採挖,以秋季採挖者質量較佳。傳統的加工方法:用碗片或竹刀颳去栓皮後,曬乾。近年有的地區試行不刮皮,洗淨泥土後曬乾或在產地切片,曬乾。該方法可節省人工,但藥材外觀稍受影響。 |
藥材性狀 | 圓柱形或紡錘形,略扭曲,偶有分枝,長6~25厘米,直徑0.5~2.5厘米。表面灰白色或淡黃白色,上端根莖部(蘆頭)有半月形的莖痕;根上有橫紋,全體有不規則縱皺及溝紋,並有橫向皮孔樣的疤痕。質硬脆,易折斷,折斷面略不平坦,可見放射狀裂隙,皮部類白色,形成層環明顯,木質部淡黃色。氣微,味微甜後稍苦。 |
性味歸經 | 性平,味苦、辛。歸肺經。 |
功效作用 | 宣肺祛痰、利咽排膿。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分類的清化熱痰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3~9克,治療咳嗽痰多、胸膈滿悶、咽痛音啞、肺疽吐膿。治肺癰:桔梗1份,甘草2份,水煎服。灌服桔梗粗皂苷具有抗炎、鎮靜、鎮痛、解熱、鬆弛平滑肌、防治消化道潰瘍作用。 |
藥理研究 | 桔梗的根、莖、葉、花和果實均有非常顯著的祛痰作用,桔梗提取物及桔梗皂苷給大鼠或豚鼠腹腔注射均有鎮咳作用;毒性:小鼠灌服LDso為24克/千克,皂苷皮下注射最小致死量770毫克/千克。皂苷溶血,只作口服。具有抗炎、抗潰瘍、擴張血管的作用;可減慢心率、抑制呼吸以及減弱心房收縮力;具有降血糖、鎮靜鎮痛、降體溫、降低膽固醇、抗水腫和利尿等作用。 |
化學成分 | 含多種三萜多糖皂苷:桔梗皂苷A、C,遠志皂苷A、C,此外根中還含大量由果糖組成的桔梗聚糖、甾體、a-菠菜甾醇等。其中桔梗總皂苷的含量以返青期最高為10.17%,枯萎期最低為4.19%。另含桔梗皂苷D、桔梗皂苷D2、桔梗皂苷D3、2-O-乙醯基遠志皂苷、芹菜素、木犀草素、甲基桔梗苷酸-A甲酯、桔梗酸A、桔梗酸B、桔梗酸C等。 |
使用禁忌 | 陰虛久咳及咳血者禁服;脾胃虛弱者慎服。內服過量可引起噁心嘔吐。 |
配伍藥方 | ①治風熱咳嗽痰多,咽喉腫痛:桔梗9克,桑葉15克,菊花12克,杏仁8克,甘草9克。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②治肺癰吐血:桔梗9克,冬瓜仁12克,薏苡仁15克,蘆根30克,金銀花30克。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③治鼻衄:桔梗為末,水服方寸匕,日四五服。(《千金要方》) ④治牙疳臭爛:桔梗、茴香等分。燒研敷之。(《衛生易簡方》)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