ǎi dì chá
藥材名稱 | 矮地茶 |
藥材拼音 | ǎi dì chá |
藥材別名 | 紫金牛、葉下紅、葉底紅、老勿大、平地木、矮腳草 |
英文名稱 | Japanese Ardisia Herb |
功效分類 | 止咳平喘藥 |
藥用部分 | 紫金牛科植物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 (Hornst.) Bl.的全株。 |
(動)植物形態 | 常綠半灌木。根莖匍匐狀。莖單一,枝及花序有褐色柔毛;葉對生,通常3~4葉集生莖梢,呈輪生狀,紙質,橢圓形,頂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尖鋸齒,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紫色,兩面疏生腺點。花著生於莖梢或頂端葉腋,2~6朵整合傘形;萼片、花冠裂片及花葯背部均有腺點;萼片卵形、急尖;花瓣長卵形,白色或淡紅色;雄蕊5枚;核果球形,熟時紅色,有黑色腺點。花期7~8月,果期8~11月。 |
產地分佈 | 生於林下、谷地、溪邊陰溼處;分佈於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
採收加工 | 全年均可採,挖出全株,洗淨,曬乾。 |
藥材性狀 | 根莖匍匐狀。莖圓柱形或稍扁,表面棕紅色,有細縱紋和葉痕;質脆,易折斷,斷面淡紅棕色,髓白色。葉互生,常成對或3~7片集生莖頂;葉片略捲曲或破碎,完整葉展開後呈橢圓形,嫩葉表面被腺毛,老葉毛稀少,灰綠色、棕紅色或棕褐色,近革質,頂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網狀葉脈明顯或微凸,中脈有毛。莖端偶見花梗及暗紅色球形果實。氣微香,味微澀。 |
性味歸經 | 性平,味苦、辛。歸肺經、肝經。 |
功效作用 | 鎮咳、祛痰、活血、利尿、解毒。屬化痰止咳平喘分類下的止咳平喘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9~12克,煎服;或搗汁。外用:搗敷。用治慢性氣管炎、肺結核咳嗽咯血、吐血、脫力勞傷、筋骨痠痛、肝炎、痢疾、急慢性腎炎、高血壓、疝氣、腫毒。 |
藥理研究 | 主要具有止咳、祛痰平喘、抗菌與抗病毒作用。另外,還有降低大鼠氣管-肺組織耗氧的作用。 |
化學成分 | 主含揮發油。去油後的殘渣分離得鎮咳有效成分矮茶素1號,即巖白菜素。另含紫金牛酚I、紫金牛酚Ⅱ、紫金牛素、巖白菜內酯、槲皮苷等成分。 |
使用禁忌 | 少數患者服用本品或有胃脘部不適等消化反應。 |
配伍藥方 | ①治支氣管炎:矮地茶20克,六月雪、肺經草各10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中國民族藥志》) ②治慢性支氣管炎:矮地茶12克,胡頹子葉、魚腥草各15克,桔梗6克。水煎3次分服,每日1劑。(《全國中草藥彙編》) ③治肺癰:矮地茶30克,魚腥草30克。水煎,2次分服。(《江西民間草藥》) ④治急性黃疸型肝炎:矮地茶、陰行草、車前草各30克,白茅根15克。水煎服。(《安徽中草藥》) ⑤治腎炎浮腫,尿血尿少:矮地茶、車前草、葎草、鬼針草各9克。水煎服。(《安徽中草藥》) ⑥治白帶:矮地茶30克,白扁豆、椿根白皮各12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