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厚朴

hòu pò

厚朴
厚朴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厚朴
藥材拼音 hòu pò
藥材別名 厚皮、重皮、赤樸、油樸、川樸、紫油厚朴
英文名稱 Mangnolia officinalis
功效分類 化溼藥
藥用部分 木蘭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的幹皮、根皮及枝皮。
(動)植物形態 落葉喬木。樹皮紫褐色,幼枝淡黃色,有絹毛。單葉互生,密集小枝頂端;葉片橢圓狀倒卵形,革質,先端鈍圓或短尖,基部楔形,全緣或略波狀,背面幼時被灰白色短絨毛,老時呈白粉狀。花與葉同時開放,單生枝頂,花梗粗短,有毛;花被片9~12,白色,有香氣;雄蕊及雌蕊各多數,螺旋狀排列於延長花托上。聚合果長卵狀橢圓形,木質。每室具種子常1枚。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產地分佈 原產於湖北,現多栽培。
採收加工 4~6月剝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陰乾;幹皮置沸水中微煮後,堆置陰溼處,“發汗”,至內表面變紫褐色或棕褐色時,蒸軟取出,捲成筒狀,乾燥。
藥材性狀 幹皮捲筒狀或雙捲筒狀,習稱“筒樸”;近根部的幹皮一端展開如喇叭口,習稱“靴簡樸”。外表麵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時呈鱗片狀,較易剝落,有明顯橢圓形皮孔和縱皺紋,颳去粗皮者顯黃棕色。內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較平滑,具細密縱紋,劃之顯油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顆粒性,外層灰棕色,內層紫褐色或棕色,有油性,有的可見多數小亮星。氣香,味辛辣,微苦。根皮(根樸)有的彎曲似雞腸,習稱“雞腸樸”。枝皮(枝樸)呈單筒狀,質脆,易折斷,斷面纖維性。
性味歸經 性溫,味苦、辛。歸脾經、胃經、肺經、大腸經。
功效作用 燥溼消痰、下氣除滿。屬化溼藥。
臨床應用 用量3~9克,水煎服。用治溼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
藥理研究 具有肌肉鬆弛作用;小劑量興奮腸管平滑肌,而大劑量具有抑制作用;具有抗潰瘍的作用,有顯著的中樞抑制作用,降血壓,抗病原微生物,抗腫瘤;還有抗血小板和抑制細胞內鈣流動等作用。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生物鹼、皂苷,以及鞣質和微量煙酸等。含厚朴酚和厚朴新酚、丁香樹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厚朴木脂體A、厚朴木脂體B、厚朴木脂體C、厚朴木脂體D、厚朴木脂體E、厚朴木脂體F、厚朴木脂體G、厚朴木脂體H、厚朴木脂體I、龍腦基厚朴酚等成分。
使用禁忌 氣虛、津傷血枯者及孕婦慎用。
配伍藥方 ①治蟲積:厚朴、檳榔各6克,烏梅二個,水煎服。(《保赤全書》) ②治心脾不調,腎氣弱,或便尿白濁:厚朴(生薑汁制,微炒用)30克,白茯苓3克。上羅勻作一服,水酒各一碗,煎至一碗。分作二服,食前溫服。(《普濟方》瑩泉散) ③治腹滿痛大便閉者:厚朴240克,大黃120克,枳實五枚。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內大黃煮取三升。溫服一升,以利為度。(《金匱要略》厚朴三物湯) ④治小兒吐瀉,胃虛及有痰驚:厚朴30克,半夏(淹泡七次,薑汁浸半日,曬乾)3克。以米泔三升同浸一百刻,水盡為度。如未盡,少加火熬幹,去厚朴,只研半夏。每服1.5克,薄荷湯調下。(《小兒藥證直訣》厚朴散) ⑤治胃虛洩瀉,老人髒洩尤效:烏頭(炮)0.9克,厚朴(姜炙)、甘草(炙)、乾薑(炮)各0.3克。每服3克,水三合,生薑二片,煎至二合。熱服,並二服止。(《蘇沈良方》健脾散)
上一味中藥材: 闢汗草
下一味中藥材: 厚朴花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